热点导读 >文章正文
热点导读 >文章正文
“方案征询稿”年底之前能否出台?
顾昕认为,胡锦涛同志在十七大报告中强调医疗机构的“公益性质”和“强化政府责任和投入”已经显示未来医改方案将呈现出“政府主导”的趋势;不过通过全民医保“补需方”的“市场主导派”的部分观点也已被管理层认同。
记者在由顾昕主笔的第7套医改方案中看到这样的建议:
在“十一五”期间,全面医保要拓展覆盖面,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城镇职工医保,面向城镇工作人群和离退休者;二、城镇居民医保,面向城镇非工作人群;三、农村新型合作医疗,面向农村居民;四、针对公立医疗保险不覆盖的服务和费用发展商业性医疗保险。
“我国全民医保绝不能依赖类似于美国的市场化的医疗保险,这点我们(政府和学者)已经取得共识。所谓强化政府投入就意味着政府将为老百姓参保提供补贴。中国政府推进全民医保是医疗体系社会公益性的最大体现。据我所知,目前管理层没有太大争议的,是要在2020年前建立健全全民医保体制,我们第7套医改方案中的这部分内容得到了重视和首肯。”顾昕告诉《中国经济周刊》(国内邮发代号2-977)。
“‘十二五’期间,我们建议现有公立医疗保险制度实现转型。”顾昕说,“一、取消身份制:三大公立医疗保险面向全体国民,实现城乡一体化;二、建立三层次体系(城镇职工、城镇居民、农村居民):缴费水平不一、保障水平不一;三、政府强制性:所有国民必须参加医疗保险(不再依赖于单位,而是注重发挥社区组织的动员能力)等。”
据顾昕推算,如果要实现这个目标,政府部门每年新增财政支出可能达1000亿至1200亿,其中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600亿,农村医疗救助68亿,城镇居民医疗保险280亿,城市医疗救助119亿。
记者从知情人士处了解到,最终出炉的医改方案将既“补供方”(医疗机构和人员)又“补需方”(患者),而“补需方”这部分方案可能将在很大程度上参照第7套医改方案,并“融合”其他方案使之最终成型。
11月初,有医药界人士向记者表示:“医改方案目前尚处于各方博弈阶段,年底之前能否看到医改方案征询意见稿,我们也只能表示谨慎乐观。”
据顾昕介绍,目前“政府主导”的医改方案究竟由哪个部门来主导依然没有确定;此外,医改方案如何体现十七大报告提出的“政事分开、管办分开”的要求,依然“悬而未决”。
顾昕向《中国经济周刊》(国内邮发代号2-977)坦言:“之所以方案难产、方案制订过程久未能为外界所知,某种意义上是因为权力之争、财力之争。未来如何处理好资金投入和权责分配的问题是医改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