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导读 >文章正文
热点导读 >文章正文
上海作为全国的医疗中心,每年要接待本市以及大量来自各地的疑难杂症或危重病人,临床用血量大增,据卫生部门统计,上海年用血量为72吨,居全国第一。用血量的增加,时常带来血源的紧张状况,有时甚至发生血库存量只够医院用几天的窘境,血液部门只能呼吁热心市民加入无偿献血志愿者队伍。
有什么办法可以缓解“血不够用”的问题?民革上海市委提交提案,建议积极推行自体输血,以节省血液资源,规避输血风险。
自体输血好处多
据介绍,自体输血是指收集自体血液,在需要时再输还本人。它的主要优点是不需检测血型和交叉配合试验,杜绝了抗体抗原免疫反应所致的溶血、发热和过敏反应,没有传染疾病的危险。自体输血得到全世界的关注,世界发达国家自体输血占输血总量的20-40%,澳大利亚和美国自体输血比例更是占输血总量的80-90%。
民革上海市委提案指出,上海自体输血目前仅占输血总量的1%,主要原因在于自体输血成本比异体输血高,病人不愿接受,临床需要自体输血时,有将近40%的病人拒绝自体输血;无有关自体输血的质控管理标准;无政府认定的自体输血收费标准。
媒体社区多宣传
为此,民革上海市委建议,通过广播电视、报纸等做公益广告等形式,宣传自体输血的意义,使人们对自体输血价值有正确的认识;利用网络、黑板报,如三级医院的网站、社区黑板报等,宣传自体输血能节约用血、规避输血风险的特点,让更多的病人能够接受自体输血。
另外,还可以通过市、区献血办公室、市、区血站,培养医院内自体输血的专门人才。在有条件的医院,把血库建设成为输血科,配合外科、麻醉科、重症监护病房做好自体输血工作。
仪器费用应降低
提案认为,要让更多的病人接受自体输血,应当在降低费用方面做文章。现在,医院、医生和病人都会考虑自体输血的效价比,如由于机器和一次性材料的应用,手术期血液回收的成本并不比输异体血便宜,回收2个单位以上的血,才能抵消耗费用。因此,暑降低医疗仪器、耗材的费用,才能促进自体输血的推广。
还应尽早出台自体输血的操作规范和规章制度,以利于这项工作的顺利开展。物价管理部门要出台自体输血的收费标准,规范自体输血的收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