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与社区“手拉手” ——急诊医学在社区医疗保障中的作用和地位
来源: 2010-08-23 10:35:11

     急诊医学 全科医学的孪生兄弟

    从历史渊源看,急诊医学与全科医学是孪生兄弟,是专科医学的前辈。专科医师仅针对某系统疾病或某专病诊治,对社区家庭护理患者及慢性病患者管理、急性病诊治往往束手无策。从事社区医疗服务的全科医师及从事急救医疗服务的急诊医师出现后,上述问题初步解决。

    社区卫生服务是在卫生行政部门指导下,以基层卫生机构为主体、全科医师为骨干,以人的健康为中心、家庭为单位、社区为范围、需求为导向,以老人、女性、儿童、慢性病患者、残疾人为重点,以解决社区主要卫生问题、满足基本卫生服务需求为目的,融预防、医疗、保健、康复、健康教育、计划生育技术指导为一体,合理使用社区资源和医学技术,提供有效、经济、方便、综合、连续的基础服务。

    全科医学服务具有可及性、人性化、综合性、特征性和协调性等特点,是以家庭为单位、社区为基础,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为诊疗程序,预防为导向的全方位卫生保健服务。

    全科医师可提供整体性服务,任何专科医师无法取代,包括:① 建立并使用家庭、个人健康档案;②社区常见病、多发病诊疗及适宜的会诊和转诊;③ 危急重患者院前急救与转诊;④ 社区健康人群与高危人群健康管理;⑤ 社区慢性病系统管理;⑥根据需要提供家庭病床及其他家庭服务;⑦社区重点人群保健;⑧人群与个人健康教育;⑨ 基本精神卫生服务;⑩ 开展医疗与伤残社区康复;11计划生育技术指导;12 通过团队合作实施家庭护理、卫生防疫、社区初级卫生保健等。

    急诊医师 应对突发医疗事件的特种部队

     急诊医学是对非预期性创伤或疾病提供立即评估、处理、治疗和预防的学科。除危重患者,非预期事件也是急诊医学服务范畴。

    急诊医学工作范围不局限于急诊室,还包括事发现场及从现场到医院期间的医疗救护(院前救治),大型灾难救护及社区紧急救护系统等。具体服务范畴包括:① 各种急性病症诊断与鉴别诊断、危险评估和处置、进一步治疗;② 急性心脑血管疾病判定、评估和紧急处置;③ 对各种创伤、多发伤患者,进行高级创伤生命支持(ATLS)和进一步救治;④ 急性中毒诊断、评估、救治;⑤临床各科急症诊断、处理;⑥环境理化因素所致疾病;⑦社会行为急诊;⑧盲流、无钱无主的“路倒”的救治;⑨紧急医疗救助服务;⑩ 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11 重大事件医疗卫生保障。

    急诊医学特点是:接诊量大,以患者为中心,提供连续、立即服务,动态观察患者病情,对患者实施急救、评估和适当处理,接诊患者不受限制,并处理突发事件。

     急诊是医院的窗口,集中体现医院管理和医疗水平、服务理念、精神面貌及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其不仅及时有效救治危急重患者,还需将患者迅速分流至相关科室。训练有素的急诊医疗救治队伍是应对各种突发事件的特种部队。

    急诊医师是通才,但与全科医师显著不同,其训练重点是对危及生命急重症的医疗抢救技术。合格的急诊医师对急症或创伤应能立即辨识、评估和处置,能判断患者住院或转院时机,并能从事急诊医学行政管理研究和教学,在紧急医疗救护系统中扮演指导者、教师、评估者和研究者的角色。

    急诊 医疗救治关键一环

     社区医疗服务主要为一二级预防,属于初级服务,而二三级医院则为较重和极危重病救治,此即三级医疗机构网络体系。

     在该体系中,全科和急诊医师、社区医疗和三级医院急诊科分别承担诊治常见病、多发病和危急重病两端服务,其桥梁是120急救中心,形成“社区医疗—120急救中心—医院急诊科”或“全科医师—120医师—急诊专科医师”链条。三环相扣构建了及时、连续、有效、安全的医疗救治流程。

                                      文章来自: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急诊科
 

  • 上一篇 :成功切除鞍结节脑膜瘤
  • 下一篇 : 胡锦涛为南丁格尔奖章中国获奖者颁奖
  • 分享到

    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