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导读 >文章正文
热点导读 >文章正文
神经病理性疼痛作为临床治疗的一个难题,备受关注。记者为此采访了北京协和医院麻醉科主任、博士生导师、中国医师协会麻醉科医师分会会长黄宇光教授。
记者(以下简称记):目前国内神经病理性疼痛的发病情况如何?
黄宇光(以下简称黄):国内目前尚缺乏一个对神经病理性疼痛流行病学权威性的调查结果。国外近5年的研究资料显示,一般人群神经病理性疼痛患病率高达6.0%~7.7%。而糖尿病患者中神经病理性疼痛即糖尿病周围神经痛患病率高达20%~24%;50岁以上的带状疱疹患者,在疱疹愈合3个月后,25%~50%会发展为带状疱疹后神经痛。
从北京协和医院的门诊情况来看,以疼痛为主诉就诊的病人中,约1/3是急性疼痛,2/3是慢性疼痛。而在慢性疼痛患者中有1/3是神经病理性疼痛。可见,这样的患者还是很多的。
记: 什么是神经病理性疼痛?它对患者的影响是什么?
黄:1994年国际疼痛研究协会将神经病理性疼痛(神经痛)定义为“由于神经系统原发性病变或功能障碍引起的疼痛”。目前此类病人的治疗水平仍有待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仍需更多的关注。因为疼痛不但影响睡眠、工作和生活能力,而且长期的疼痛还会导致患者抑郁、焦虑等情绪,甚至是精神方面的问题。临床上,神经病理性疼痛主要表现为自发性持续痛或爆发性疼痛,以及由伤害性刺激或非伤害性刺激诱发的程度放大的疼痛。
例如,疱疹后神经痛的患者会表现为疼痛阈值明显降低,日常轻轻抚摸也足以让病人疼痛不已。有些病人甚至自制铁丝网做一个罩子罩在局部皮肤敏感的部位,缓解接触诱发的疼痛,病人经常说这个地方不能碰,连衣服都没法穿。很多中风的老年人,比如脑出血,病情危重,好不容易抢救过来了,但出现了脑中风后的神经病理性疼痛,非常痛苦。
记: 目前我国临床治疗神经病理性疼痛的现状是什么?
黄:神经病理性疼痛的临床治疗需要多学科参与,药物治疗占据核心地位。对部分顽固性神经痛需要通过非药物的手段(如微创介入治疗等)加以干预。药物方面,非甾体类抗炎药物(NSAIDs)及非麻醉类镇痛药物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神经病理性疼痛。传统观念认为,强效阿片类药物对神经病理性疼痛疗效不理想,但是目前对重度神经病理性疼痛仍主张联合用药加以控制。临床试验证明,抗抑郁药物及抗癫痫药物治疗神经病理性疼痛有显著效果。
记: 对于目前神经病理性疼痛的临床治疗方案,国际上有什么进展吗?
黄:国际上,已有多个关于神经病理性疼痛权威指南、共识,以及神经病理性疼痛诊疗的推荐。其中包括美国神经病学学会、欧洲神经学会联盟、英国国家卫生与临床优化研究所、加拿大疼痛协会、美国疼痛教育学会、美国临床系统研究中心等组织对神经病理性疼痛进行规范、标准化诊治推荐。
记: 我国神经病理性疼痛治疗的临床需求是什么?
黄:在刚刚结束的美国麻醉学会和国际药理学年会上,有专题介绍了神经病理性疼痛的发病机制及诊疗最新进展。可见整个国际学术界对神经病理性疼痛是非常重视的。国外学者认为,当前临床医生正站在进退两难的十字路口。我们面临的挑战是如何更好地解决这类病人的痛苦,而神经病理性疼痛的治疗仍是全球性的医学难题之一,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还有很多工作要做。
有关人员对神经病理性疼痛发病机制的研究正逐步深入,而根据目前的知识进行分析,开展针对性的治疗,寻求能够改善患者生活质量的治疗方案就显得尤为重要。神经病理性疼痛的治疗属于特殊治疗,需要根据患者目前的状况进行整体评估,选择个体化治疗方案。不仅要解决患者的疼痛问题,更要关注病人的心理和情绪的变化,改善病人的生活质量,减少疼痛以及治疗过程中的相关并发症等。
一些神经病理性疼痛的药物如加巴喷丁,还有新一代产品普瑞巴林正在神经病理性疼痛治疗的联合用药中发挥作用。加巴喷丁有助于抑制神经元过度兴奋状态,促使体内神经元之间的兴奋与抑制状态逐步恢复生理性平衡。加巴喷丁效价较低,平均每天吃18~36粒,但同时副作用也较少。普瑞巴林在副作用不大的情况下,疗效较高,每天用药剂量较小。现在普瑞巴林已经在中国准备上市了。
此外,微创介入治疗正日益提升着临床神经病理性疼痛治疗的水平,希望越来越多的新治疗方法能给中国患者带来福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