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部分医院将改制为康复院缓解住院难
来源: 2010-11-18 10:09:19

继首都医药卫生协调委员会上月成立后,本市医院管理机构近期也将成立。昨天北京市卫生局在向卫生部考察组汇报本市公立医院改革情况时透露,医院管理机构成立后,为了合理调配医疗资源,一些医院将改成康复院和护理院,解决目前大医院病号压床的问题,提高床位周转率。

市卫生局局长方来英介绍,成立由市卫生局管理的市医院管理机构正在积极推进之中。该机构将负责市属公立医院国有资产管理和监督、医院主要负责人的聘任,指导所属医院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改革,建立协调、统一、高效的公立医院管理制度。

成立康复院缓解住院难

据不完全统计,本市大医院住院在半年以上的病人占10%以上,这些已经度过危险期、处于康复期的患者,由于没有康复医院接收而长期压床,无形中加剧了住院难。医院管理机构成立后,将着手把一些医院改制成康复医院和社区护理院。

此前卫生部门曾表示,将在平谷试点康复医院建设,在部分乡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设康复病床和护理病床,重新调整全区的病床设置。未来,有望按照平均每2000人一张护理康复床位的标准在全市进行推广。但全面推行康复医院、社区护理院还要进行探索,比如入院患者的标准。此外还有费用和报销标准,也会与普通医院不同。

目前本市平均住院日是14天,如果有护理院承接手术后稳定的病人,目前大医院的住院日将大幅降低,医院的服务效率可望提高一倍。

年内医师实现多点执业

方来英透露,本市医师多点执业的工作方案已得到卫生部批复,拟在年内正式启动。

根据此前拟定的方案,北京申请多点执业的医师,须具备主治医师以上职称,在完成本职岗位的公益性诊疗任务后,才能利用业余时间到其他各类医疗机构提供诊疗服务。市卫生局曾表示,允许医生多点执业,就是为了鼓励大医院专家主动到社区、基层服务,弥补社区医生的缺口,提高社区医院的吸引力,还有可能推动民营医院的发展。

针对多点执业过程中可能发生的医疗纠纷问题,方案提出,如果医师在外出执业时出现医疗过错,将由医师和其执业的医疗机构承担相应的责任。

4家公立医院试点绩效考核

本市通过对多家医院的成本核算数据分析发现,目前超过50%的医疗项目存在不同程度的亏损,而部分大型检查项目盈利率较高,说明存在价格与成本背离较严重的现象。

本市今年在朝阳、同仁、天坛和胸科4家医院试点,搭建了公立医院绩效考核与薪酬分配体系框架。医院绩效管理的一级考核指标共有42项,医院内部科室考核指标有300余项。整个指标体系强调社会效益,社会效益和服务质量指标权重占55%。下一步,本市还将扩大试点范围。

同时,为加强公立医院的财务管理和成本控制,本市拟在市属公立医院试行总会计师制度。
 

  • 上一篇 :辛伐他汀高剂量使用可能引发横纹肌
  • 下一篇 : 差别化对待公立医院破解按病种收费难题
  • 分享到

    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