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导读 >文章正文
热点导读 >文章正文
(记者 李子君)卫生部部长陈竺昨日在出席香港医院管理局2011研讨大会开幕时致辞表示,内地医疗改革制度可以借鉴香港完善的医疗卫生保障制度,希望进一步加强同香港医管局的交流合作。有业内人士表示,香港的医管局模式尽管在内地部分地区已经试水,但由于现有模式已经长期形成,这种被业界称为“医疗国资委”的“管办分离”模式能否得到普遍有效推广仍待观察。
据了解,香港医疗体制与内地最大的不同就是香港的公立医院实行“管办分离”。1990年12月,香港医管局作为一个独立机构成立,随后接管港内38家公立医疗机构。也就是说,在医院的开办和日常业务方面,由医管局负责,公共卫生署只负责香港地区公共卫生方面的工作。
事实上,内地的上海、无锡、成都等地已试水“医疗国资委”模式。如2010年1月5日,成都市医管局挂牌运行,新设机构编制为10人,将市卫生局所属的20家医院一并划转给医管局管理。
据报道,北京市医管局也预计于近期挂牌,市医管局将以国有资产出资人的身份办医院,对22家大医院实行人财物和运行的统一规范管理,向医院派驻监事会,监事会对医院的经营管理、财务管理和医疗服务行为进行监督。医院实行监事会监督下的院长负责制。市医管局负责聘任院长,院长拥有对医院人财物充分的调配权,接受市医管局的目标管理和考核。市卫生局将侧重宏观管理、行业管理、社会管理和公共卫生服务的职能,履行好医疗质量和用药安全等行业监管职能,完善人员、机构、技术、设备的准入和退出机制。
“管办分离和政企分离,对整个医疗行业一定能起到规范和推进作用。” 曾参与医改政策制定的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孙东东举例说,我国航空公司过去一直归民航总局管理,作为服务行业,一直有乘客反映部分航空公司态度恶劣且经常晚点,在管理方式进行改革之后,国资委成为航空公司的主管部门,几大航空公司的服务意识立即有所提高,管理上也逐步趋于完善。
尽管如此,医院“管办分离”方式长久以来却难以像航空公司改革一样顺利推进。
对此,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院长胡永华认为,我国长期形成的全部公立医院归“公”的机制在转轨过程中一定会出现各种问题,例如医管局的定位难以清晰。“医管局与当地卫生局对医院管理的职责和权力应如何细分、怎样体现公立医院的公益性等,这些问题不明确,医院新的管理方式无法推进。”胡永华表示。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业内人士指出,当地卫生局和医管局两者之间权、责、利不清,是我国内地试点地区公立医院改革进程中的最大“绊脚石”。“遇到权力和利益都想争,责任却被双方互相推诿。”这位业内人士表示,尽管部分地区成立了医管局,但改革的效果并不明显,很容易使医管局成为当地卫生局的“二级局”,改革之后,最终使公立医院回到原地。
今年是医改三年实施方案的收官之年,公立医院改革将关系到医改的最终成败。“公立医院实行‘管办分离’是老百姓的呼声,也是大势所趋,随着制度不断完善,我国公立医院一定会走上一条良性发展的道路。”胡永华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