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导读 >文章正文
热点导读 >文章正文
“没有医保,老人早就没命了”
“我们运气好,赶上了好政策。如果没有医保报销了几十万元的医药费,我们家老头子就只有等死,命可能早就没了。”说这话的是家住市区莘园路53幢301室73岁的汪裕清老人。前天,当我们上门走访了解医保惠民情况时,老人心情有些激动。
汪裕清的老伴叫陶圣鑫,今年78岁,两位老人都是水利系统的退休职工。介绍起老伴情况时,身心疲惫的汪裕清满是感慨。陶圣鑫是南京人,1958年从河海大学河川系毕业后,在我市水利系统工作一干就是38年。在这38年里,陶老一直从事水利工程设计,参加了南通地区多座大型水闸和桥梁的设计与施工。由于常年的忙碌和辛劳,陶圣鑫的支气管炎没能得到很好的治疗,逐步发展为慢性阻塞性肺病。自2008年起,陶圣鑫先后在通大附院、市第一人民医院多次住院治疗。2009年8月又被诊断为肺癌,由于肺瘤位置不好且身体过于虚弱不宜手术,只能靠药物维持,保守治疗。2010年10月由于病情加重,不得不到市第三人民医院抢救室住院治疗,11月因病情骤变呼吸暂停被送入三院重症监护病房切气管抢救。目前,老人一直无法离开大型呼吸机,至今仍在ICU病房。
常年住院,巨额的医药费成了压在一家人身上的重担。两位老人已退休,两个儿子因原单位破产都下了岗,一个儿媳妇也因单位改制赋闲在家,靠摆地摊维持生计,另外还有个孙子正在读大学。老人有限的积蓄在住院期间已基本花费殆尽。
对于医保的理解,他们比健康人更多了份切身感受。汪裕清给我们算了一笔账,2010年,陶圣鑫的住院医疗总费用为19万多元,其个人负担了4万多元;今年年初至7月29日,老人在医院的总费用为33万多元,个人负担了近5万元。也就是说,在不到两年的时间内,陶圣鑫用去了医疗费50多万元,自己仅负担了近9万元。老人说,这在以前是不敢想的,“如果不是生病,我们还不感到医保的好处,现在是真真切切体会到了。”
“大幅提标”提升居民幸福指数
陶圣鑫老人看病,能够报销这么多医药费,是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加大公共财政投入,拿出“真金白银”为参保人员“买单”、不断提升医保待遇的结果。如今,我市已建立了稳定的普遍提高公民平医保待遇的机制。以去年4月1日起实行市政府新修订的《南通市市区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实施办法》为标志,2010年医保待遇提高频率之高、速度之快、幅度之大,可以说是历年之最。
在此基础上,今年7月1日,我市再次大幅提高医保待遇标准。市区职工医保范围内平均可报销比例达到83%,这已超过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的75%的目标要求。目前,市区职工医保基本医疗和大病医疗救助基金,年累计范围内可报销费用最高为19万元。对于住院自付部分,自费补充医疗保险基金可按50%的比例给予报销,年最高为10万元。而年医疗费用超过19万元以上符合范围规定的部分,重症补充医疗保险将按95%的比例给予报销。这也使我市在江苏较早实现了职工医保住院医疗费上不封顶。
这些都显著降低了参保人员的个人医疗负担,提升了参保人员的幸福指数。
与职工医保同步,我市的居民医保近年来也是频频“提标惠民”。对此,家住学田苑的小晴一家感受最深。小晴2007年在幼儿园上学时参加了居民医保。2008年,小晴不幸患上脑瘤,心急如焚的家人带着她先后两次前往北京手术治疗,花去医疗费用24万多元,医保为其报销了近12万元。今年,小晴在通大附院住院又用去医药费2万元,医保报销了1万元。谈及这些,小晴妈妈由衷地表示:“没想到只花30元帮孩子办了医保,却报销了10多万元的费用。医保给我们帮了大忙,切实减轻了我们的负担。”
据悉,目前,在居民医保方面,住院医疗费年累计最高限额是18万元。市区居民医保范围内平均可报销比例达70%,这也提前达到了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的70%的目标要求。
“七位一体”惠及全民
小晴妈妈告诉我们,在北京看病期间,全国各地的病友在一起交流,她才发现南通医保报销比例在全国都是领先的。另一件让小晴妈妈感受较深的是南通医保的服务质量。她到医保中心报销北京就医医药费,在发票等材料带全的情况下,报销费用当场打入了自己账户。而其他地方的病友告诉她,当地报销医药费往往要跑上几趟,还要等上一两个月。
可以说,近5年来,医保的提标扩面,让众多的“陶圣鑫、小晴们”,一同分享了发展的成果。5年来,“全民医保”、“城乡统筹”、“以人为本”等理念构建了我市医保事业新的格局;5年来,是我市医疗保险稳健发展的历史最好时期,职工和居民医保、生育保险在制度和人员上实现了全覆盖;5年来,我市有效建立起了门诊统筹、异地就医结算、关系跨地区转移接续、居民与职工医保间的转换衔接等机制,形成了门诊、门诊统筹、基本医疗、大病救助、二次补偿、重症补充和自费补充“七位一体”的阶梯式相互结合、互为补充的制度体系。以医保为例,一个更加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正在我市加速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