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戒烟交流相互鼓励提高戒烟成功率
来源:天津日报 2012-07-11 09:22:27

 《天津市控制吸烟条例》从5月31日起已正式实施了,这也使本市成为我国内地继上海、广州、杭州、银川之后又一个全面禁烟的城市。吸烟越来越不方便,很多烟民都在酝酿戒烟或已经走在戒烟的路上。记者近期在本市一些医院的戒烟门诊了解到,近年来,本市戒烟门诊的就诊率越来越高,但多数人都是在家人劝导或环境逼迫下前来戒烟,室内全面禁烟后咨询的人群也有较多增加。

  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副主任、无烟环境促进项目负责人江国虹和本市第一中心医院呼吸科主任蒋萍等专家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戒烟是一个长期过程,更是一种心理调整过程,在医学上有完整的治疗指南,如果加上亲朋支持关怀,本人又能确实感受到吸烟的危害而主动戒烟成功率会较高。蒋萍还认为如果戒烟人群能建立自己的组织如QQ群等,相互沟通交流经验相互鼓励,也能进一步提高戒烟成功率。但现在社会上流传着很多有关戒烟的谬误,影响着烟民对烟草的认识,甚至成了很多烟民拒绝戒烟的理由。专家们就这些谬误进行了科学解释。

  谬误1 有些人吸烟一辈子也没事,不吸烟的人还不是一样得肺癌。

  专家诠释:我国约有烟民3亿以上,受二手烟危害的达5.4亿,每年因吸烟导致相关疾病的死亡人数高达1000万,超过了因艾滋病、结核、交通事故以及自杀死亡人数总和。近五十年的大量科学研究证实,吸烟是肺癌、冠心病、慢性呼吸系统疾病、脑卒中等多种疾病的危险因素,大部分吸烟者的寿命会缩短10年以上。因吸烟造成的疾病和死亡常常是在吸烟后的10年到20年甚至更长时间出现,所以吸烟的危害容易被人们大大低估。的确吸烟的不是100%会得慢阻肺或肺癌,但慢阻肺或肺癌患者中80%以上是吸烟或者长期接受二手烟危害的人。另外,癌症的病因复杂,如果说遗传和环境是个人无法改变的,但个人可以改变不良生活方式,比如吸烟,来减少患病危险。

  谬误2 只吸不咽,烟雾只要不吸入肺部,对身体就无害。

  专家诠释:人体呼吸是机体与外界环境之间气体交换的过程。人的呼吸过程是三个互相联系的环节:外呼吸,包括肺通气和肺换气;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内呼吸,指组织细胞与血液间的气体交换。吸烟的全过程包括以上三个互相联系的环节,不能人为控制。吸烟时口腔、气管、肺都需保持负压的吸气状态,不可能把烟雾完全留在口腔而不进入肺部。即便如这些人所说,多数烟雾只进入口腔,也会造成口腔溃疡、牙周炎、口腔癌等。口腔黏膜也会吸收烟草中的有害物质,通过血液等输送到全身造成危害。另外,“只吸不咽”的想法会很快促成吸烟成瘾,吸入烟雾的多少根本不受个人意愿控制,实际吸入量会不断增加。

  谬误3 饭后一支烟,赛过活神仙。吸烟有助食物消化?

  专家诠释:饭后吸烟,尼古丁迅速被吸收到血液,使人处于兴奋状态,即有“神仙”一样的感觉。实际上,饭后吸烟比平常的危害更大,因为饭后吸烟会使人体蛋白质和重碳酸盐的基础分泌受到抑制,妨碍食物消化影响营养吸收。同时还直接伤害胃及十二指肠,使胃肠功能紊乱,胆汁分泌增加,引起腹部不适。此外,饭后人体在积极消化吸收食物的同时,对香烟烟雾的吸收能力也增加,吸进的有害物质也会增加。所以可以说“饭后吸烟,祸害无边。”

  谬误4 边上厕所边吸烟,促进肠蠕动预防便秘。

  专家诠释:许多人认为厕所里有臭气,吸烟可以冲淡一些,事实上,厕所里氨的浓度要比其他地方高,氧的含量相对较低,而烟草在低氧状态下燃烧会产生更多的二氧化硫和一氧化碳,连同厕所里的有毒气体一起被吸入肺中,对人体危害极大。患有冠心病或慢性支气管炎的人在厕所吸烟,可导致心绞痛、气管炎或哮喘急性发作。目前尚无吸烟可以促进肠道蠕动,减缓便秘的科学报道。但来自多国大量证据证明,吸烟可以造成消化系统的多种疾病,特别是食管癌、胃癌、结肠癌及消化道溃疡的高发,而消化性溃疡患者,吸烟会使症状加重,影响疗效。

  谬误5 吸烟已成习惯,不吸烟浑身不自在,吸烟可以缓解压力解除疲劳。

  专家诠释:吸烟不是习惯而是一种慢性依赖性疾病,其本质是尼古丁依赖,具有药物成瘾的躯体和精神双重依赖特征,戒烟后的浑身不自在也是一种戒断反应。因此,吸烟难戒,并非习惯难改而是瘾病难除。相当一部分人戒烟需要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身体和心理双重调整,必要时辅助药物治疗。吸烟缓解压力解除疲劳也是一种生理和心理的依赖表现。一方面,烟草中的尼古丁很快到达大脑,使吸烟者产生愉悦感。另一方面,重复的行为也能减轻焦虑,如同吃零食、购物一样,这在医学上称为正性强化作用。但尼古丁是成瘾物质,在重复使用中,机体对其产生耐受性,必须吸入更多的该物质才能产生舒适感。因此形成烟瘾后再戒除时的不适和焦虑来自尼姑丁水平的下降,此时转移注意力,寻求家庭支持非常重要。

  谬误6 烟龄长、吸烟量大的人不宜戒烟,戒烟更易患病。

  专家诠释:烟龄长、吸烟量大的人戒烟后更易发生戒断综合征,这也被误认为“容易生病”。吸烟者戒烟后,血液中尼古丁浓度降低,加上心理和行为习惯的原因,尝试戒烟者在戒烟几个小时后就会出现戒断症状,如渴望吸烟、烦躁不安、抑郁、紧张、易怒、注意力不集中、睡眠障碍等。但戒断症状是暂时的,是人体机能逐渐恢复到不吸烟状态的自身调整过程,在戒烟后的第一周最为严重,多数在三到四周减弱至消失。在现实生活中,确实会遇到戒烟后发现肺癌的,但并非戒烟造成,而是多年烟草危害的结果。大量科学研究表明,戒烟20小时后,心梗危险降低;2天后,味觉、嗅觉敏感性增强;2个月后,自我感觉呼吸顺畅、体力增强,口腔异味消失、牙齿变洁净;1年后心脏病风险降低一半;15年后,罹患癌症等吸烟相关疾病风险降至与不吸烟者相同。

  • 上一篇 :北京试行医药分开一周 药费让利百
  • 下一篇 : 中国内镜医师执业证将取消终生制
  • 分享到

    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