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力控制通气对于腰椎后路椎间融合术不良影响较小
来源: 2016-08-18 10:47:42

 

早前脊柱外科界著名医生 Fischer 就在 JAAOS 上发表了一篇关于脊柱后路融合术的相关问题的文章,该文章认为腰椎后路椎间融合术(PLIF)可有效预防假关节的形成,而近期 ANESTHESIOLOGY 杂志上一篇由来自韩国建国大学医疗中心麻醉科的 Woon-Seok Kang 等人撰文的关于机械通气对腰椎后路椎间融合术患者的影响同样引起广泛关注,现介绍如下。
该实验的目的是评估压力控制通气(PCV)、容量控制通气(VCV)等机械控制通气对于腰椎后路椎间融合术患者外科出血的影响。
机械通气是指在呼吸机的帮助下,以维持气道通畅、改善通气和氧合、防止机体缺氧和二氧化碳蓄积,为使机体有可能度过基础疾病所致的呼吸功能衰竭,为治疗基础疾病创造条件。
临床上控制通气全部由呼吸机提供,与自主呼吸无关,一般有容量控制通气(VCV)和压力控制通气(PCV)。
容量控制通气(VCV):即传统意义上的控制通气。潮气量,呼吸频率,呼吸比完全由呼吸机控制。其压力变化为间歇正压,现多加用吸气末正压,可为容量或时间转移式。
压力控制通气(PCV):分两种基本类型。一是传统意义上的通气模式,即压力转换式。一是时间转换式,压力为梯形波,流量为递减波。后者已取代前者。
Woon-Seok Kang 等人的实验包括 56 名采用 PCV 和 VCV 行机械通气接受腰椎后路椎间融合术的患者,实验具有前瞻性、随机、单盲、平行特性。
实验采用计算机生成的列表进行置换随机化处理。实验者在麻醉诱导后在后仰卧位基础上、患者从仰卧调整到俯卧体态后的 5 分钟、皮肤愈合期间、俯卧调整到仰卧后的 5 分钟等进行血流动力学与呼吸参数的测量。实验者每 24 至 72 小时记录术中出血量和输血需求量。
通过实验,作者发现采用压力控制通气(PCV)患者的术中出血量要明显少于容量控制通气(VCV)实验组。通过比较两个实验组间的其他参数,作者发现压力控制通气(PCV)实验组的吸气末压峰值是明显低于容量控制通气(VCV)实验组的,没有其他不利因素影响。
临床上不同的外科手术,对于机械通气的选择也会有差异,而 Woon-Seok Kang 等人的实验对于临床医生在腰椎后路椎间融合术关于通气的选择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 上一篇 :全球10大制药企业加入了一个新家伙
  • 下一篇 : 科学家成功利用大脑控制的机械假肢减轻幻肢痛
  • 分享到

    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