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与临床研究 >文章正文
基础与临床研究 >文章正文
Effects of Desflurane at Different Concentrations on Circulatory Responses Induced by Tetanus Stimulus ABSTRACT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effect of desflurane on circulatory responses induced by electrical tetanus stimulus(ETS).
|
资料与方法<?xml:namespace prefix = o ns = "urn:schemas-microsoft-com:office:office" /> 一、病例选择及麻醉前准备 四、统计学处理 所得数据用
随着地氟烷MAC的增加,电刺激前血压和BIS逐渐降低,HR逐渐增加(表1)。在0.7、1.0和1.3MAC时电刺激后SBP、DBP、MAP和HR与刺激前相比均显著升高(P<0.001),SBP增长幅度分别为8.4%、8.2%、7.5%,DBP增长幅度分别为10%、9.2%、8.7%,MAP增长幅度分别为9.3%,8.7%,8.0,HR增长幅度分别为7.4%、4.6%和3.8%,但BIS无明显变化。在1.5MAC电刺激后各参数均无明显改变(表1、表2)。电刺激后BP峰值出现时间在0.7、1.0和1.3MAC组分别为(10.2±1.5)s,(9.9±0.9)s,(11.1±4.2)s,三者相比无显著性差异。BP的90%恢复时间分别为(71.2±43.1)s,(45.2±25.1)s,(32.3±14.5)s,三者之间差异显著,1.0MAC明显短于0.7MAC(P<0.001),1.3MAC明显短于1.0MAC(P<0.05)。心率的峰值出现时间及90%恢复时间三者相比均无显著性差异(表3)。 |
讨 论<?xml:namespace prefix = o ns = "urn:schemas-microsoft-com:office:office" /> 本研究结果表明,在呼气末地氟烷浓度达0.7、1.0、1.3MAC时,强直电刺激后的血压、心率较对照值相比显著升高。说明单纯地氟烷吸入达1.3MAC时亦不能消除电强直刺激后的循环反应。只有在呼气末地氟烷浓度达1.5MAC时,才显著抑制了强直刺激后的循环反应。而此时的MAP已降到了(63.3±6.2)mmHg,刺激前心率已升高到86bpm,刺激后心率不再升高。Yasuda等[4]在地氟烷全吸入下对6名志愿者使用电强直刺激尺神经的方法,得出了类似的结果,即电刺激后的血流动力学反应并不能被0.83或1.24MAC的地氟烷所抑制,而且在两种浓度下的血流动力学变化类似。只有在呼气末浓度达1.66MAC时,电刺激后的血流动力学反应才基本消除,而此时的MAP已经降低到55±3mmHg。关于电强直刺激后血压和心率反应的机制,一般认为是由交感神经系统介导的[4],虽然电刺激常被用来模拟手术刺激,但二者有本质的区别,即手术刺激激发炎症反应,使机体的应激反应更加严惩而复杂。电刺激和切皮刺激都很难标准化,但一般认为电刺激强度要弱于切皮刺激[6,7]。 |
徐华,1972年生。1997年毕业于天津医科大学,获医学学士学位。2001年毕业于首都医科大学,获麻醉学硕士学位。现在解放军263医院麻醉科(邮编101149)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