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与临床研究 >文章正文
基础与临床研究 >文章正文
一、临床资料
例l :患者男性,59岁。因食管下段癌(中分化腺癌)于2007年1月21日入院。既往吸烟史40余年,COPD10年。1月26日全麻下行食管癌切除、食管胃主动脉弓下吻合术。手术时间约5小时,过程顺利。术后应用头孢吡肟、替硝唑抗感染治疗。1月30日始体温38.5~39.6℃,伴咳嗽,咳浅红色稀薄痰,呼吸困难;胸片(如图1)示两肺弥漫性肺泡充填影像,密度不均,边缘模糊;诊断为院内获得性肺炎。抗生素先后更改为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加左氧氟沙星(1月30日~2月2日)、美罗培南加万古霉素(2月2日~2月5日),但病情未见好转,连续3次痰培养结果均为阴性。2月3日出现呼吸衰竭,紧急行气管插管、机械通气。2月5日病人尿少,肾功能不全,遂转入ICU。查体:体温39.5℃ ,脉搏96次/分,血压138/73mmHg;神志恍惚,双肺可闻及水泡音,右肺上野及左肺下野呼吸音弱;心律齐,无杂音;左侧胸切口愈合良好,腹软、无压痛,肠鸣音3次/分。实验室检查:周围血白细胞9.9×109/L,中性粒细胞84.2%,血红蛋白97g/L;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135 mmol/L,天门冬酸氨基转移酶(AST)162 mmol/L,GGT 314 mmol/L,血清白蛋白(ALB)26g/ L,血尿素氮(BuN)12.0 mmol/L,血肌酐(Cr)241umol/L。血气分析:PH 7.33,PaC0239mm Hg,PaO2/FiO2=132。APACHEⅡ评分18分。应用呼吸机辅助通气,持续床旁血液净化治疗(CRRT),肠外及肠内营养支持。综合病人临床诊治经过及影像学资料,考虑不除外军团菌肺炎或真菌感染等可能,应用莫西沙星(0.4,日一次静滴)、红霉素(0.6,日两次静滴)及氟康唑抗感染治疗。2月14日军团菌间接荧光抗体测定(嗜肺军团菌1~14型血清型抗体:应用德国欧蒙公司生产的间接免疫荧光试剂盒检测, 血清抗体滴度>1:100判定为阳性):嗜肺军团杆菌血清1型1:400阳性,停用氟康唑。患者病情逐渐平稳,肾功恢复正常,2月16日停止CRRT;2月23日撤离呼吸机,2月26日转出ICU病房,2月25日复查胸片(图2)。3月13日康复出院。
图 1
图 2
例2 :患者男性,41岁,以“颈间盘脱出”为诊断于2006年12月14日入院;既往健康。12月26日全麻下行前路间盘切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术后应用头孢唑林钠抗感染治疗;为减轻神经水肿,应用甲基强的松龙80毫克,日一次静脉滴注(23/12~30/12)。12月29日病人体温升至39.1℃;12月30日出现胸闷、呼吸困难,血气分析PH 7.39,PaC02:47mmHg,PaO2/FiO2=127。行气管插管、机械通气,转入ICU病房。查体:体温40.2℃ ,脉搏97次/分,血压94/59mmHg;神清,双下肺叩浊,可闻及湿啰音;心律齐,无杂音;手术切口无红肿渗出;双上肢肌力2~3级,双下肢肌力0级,胸骨角平面下感觉消失,双侧Babinski征阳性。实验室检查:周围血白细胞15.3×109/L,中性粒细胞0.91,血红蛋白l20 g/L,血小板计数133×109/L;电解质K+:3.8mmol/L,Na+:129mmol/L(每日补充9~27克钠,血清Na+ 波动于125~135mmol/L之间),C1-99 mmol/L;ALT:l22 mmol/L,AST:540 mmol/L,ALB 28 g/L,CPK4255 U/L,乳酸脱氢酶(LDH)727 U/L。诊断:院内获得性重症肺炎。予以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万古霉素治疗。因病人自主咳痰能力差,间断应用纤维支气管镜吸痰。连续3次血、痰培养均为阴性。1月5日行肺部CT检查(如图3):双肺多发类圆形密度增高影。1月8日复查肺CT示病变较前加重,血清军团菌抗体(1月8日):LP3型l:100弱阳性,考虑不除外军团菌感染,改用红霉素(0.6,日两次静滴)、莫西沙星(0.4,日一次静滴)。体温趋于正常,病情逐渐平稳,1月21日复查血清军团菌抗体:LP3型l:400阳性。1月22日再次行肺CT检查(如图4),炎症较前明显吸收,转回骨科病房康复治疗。
图 3
图 4
例3:男性,66岁。以“进行性吞咽困难半年”为主诉于2007年3月19日入院。胃镜及病理诊断为食管下段鳞癌。既往吸烟史40余年,每日20支;饮酒史30年,每日半斤。3月26日行食管癌切除、胃食管主动脉弓下吻合术。术后应用头孢吡肟(2.0g,每12小时一次静滴),替硝唑(0.4g,每12小时一次静滴)。3月30日病人出现呼吸困难,体温38.7℃,血气分析:PH 7.38,PaC02:36mmHg,PaO2/FiO2=140;周围血白细胞28.7×109/L,中性粒细胞91.64%, Na+:132mmol/L,C1-99 mmol/L;ALT:56mmol/L,ALP:132mmol/L, T-BiL:46.3 mmol/L。PT15.3s,APTT50.1s。紧急气管插管接呼吸机辅助通气。诊断重症院内获得性肺炎,应用美洛培南(1.0,每12小时一次)、替考拉宁(0.4g,日一次静滴)抗感染治疗。病情不见好转,于4月2日行气管切开术、机械通气,转入ICU病房。双肺CT如图5。痰培养(31/3、1/4、2/4)阴性。4月4日应用莫西沙星(0.4g,日一次静滴)、红霉素(0.6g,日一次静滴)。病人存在低钠血症,Na+波动于128~135(每日补充8~12克Na+)。病情逐渐平稳,4月9日撤机,改为侧管吸氧。4月12日转回胸科病房。军团菌抗体(16/4)LP1( 1:400)阳性。4月20日复查双肺CT如图6。
以上3例患者具有发热、咳嗽、咳痰、相对缓脉及呼吸困难等临床表现,且转氨酶亦有不同程度升高,伴有低钠血症;胸部X线显示肺部实变影,而且进展迅速。例2间接荧光抗体测定(IFA)前后两次抗体滴度呈4倍以上升高,例1、3单次抗体滴度达到l:400。根据国内1992年制订军团菌肺炎诊断标准(试行) [2],例2患者诊断为嗜肺军团菌肺炎,例1、3为可疑病例。3例患者应用氟喹诺酮类和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治疗有效。
讨论并文献复习
院内获得性军团菌肺炎(NLP)占院内获得肺炎的0~47% ,病死率约14.8%[3],需要入ICU的重症病人死亡率高达33%[4]。1990~2007年国内报道NLP病例近40例,多为个案病例分析,资料多不完整;根据中国知识资源总库(China National Knowledge Infrastructure,CNKI)检索结果归纳如下:(见表1)。
第一作者 年 份 地 区 例 数 军团菌 预 后 |
马俊义[5] 1990 河北 2 不祥 治愈 周一平[6] 1994-1995 安徽 2 LP1 治愈 苏文娟[7] 1990-1998 北京 18 LP1,LP6 9例死亡 杨福荫[8] 不祥 北京 9 不祥 治愈 何礻韦[9] 1999 沈阳 1 不祥 治愈 邓静敏[10] 2000-2002 广西 6 不祥 治愈 |
表1:CNKI检索1990~2007年国内报道的NLP病例
军团菌是一种条件致病菌,易感者多见于男性、年迈体弱和吸烟酗酒者,原有心肺疾病、全麻手术、糖尿病、肾衰弱 、肿瘤、艾滋病者,使用糖皮质激素或免疫抑制剂者,孕妇、幼儿、透析或器官移植者。本组3例患者均有以上多个易感因素:例1、3均为老年男性,吸烟史,恶性肿瘤,胸部手术且手术创伤大,术中长时间单肺通气;例2为脊髓损伤、四肢瘫痪,长期卧床,有应用激素病史,术后自主咳痰能力差、呼吸肌活动受累(与颈髓损伤相关)。
“腹泻、精神症状、低钠血症、肝功能异常、血尿”等症状在军团菌肺炎较多见[11,12],但上述临床表现还是缺乏特异性:本文3例患者皆为外科术后病人,胃肠道症状、肝功能异常等亦可能与手术等因素有关;值得注意的是例2和3合并顽固性低钠血症,不易经补钠纠正。军团菌肺炎的影像学一般规律:早期单侧分布的片状肺泡浸润影,随后有肺叶实变,病变累及各个肺叶和双肺野,低免疫宿主或合并其他细菌、真菌感染可见脓肿或空洞形成;约半数病例有胸腔积液。本组3例病人的影像学表现不尽相同:例1、2由于早期未予以恰当抗生素治疗,病变进展迅速,均已累及双肺野;病例3病变以右肺上叶为主,及时应用有效药物治疗,病情迅速得到缓解。
气道分泌物、血、痰或胸腔积液的军团菌培养阳性可作为确诊的依据,但军团菌在一般培养基上不生长,而且绝大多数医院对院内获得性肺炎病人并不常规行军团菌培养(BCYE-α培养基,敏感率80%,特异性100%)。国内大都采用血清抗体检测,但血清抗体4倍升高需2~4周或更长时间;院内获得性重症军团菌肺炎患者病情进展快,且是否早期得到有效治疗和预后密切相关,因此,血清学检验在临床对该病诊治的指导意义有限。LP1型尿抗原检测在欧美应用广泛,可早期诊断LP1型致病的患者(敏感性70%,特异性99%)[13,14]
目前多数指南推荐NLD治疗首选新大环内酯类和氟喹诺酮类药物[15,16,17],体外试验和动物试验均证实阿齐霉素、氟喹诺酮疗效优于红霉素或克拉霉素[16]。美国胸科学会2005院内获得性肺炎诊治指南中提出,若院内获得性肺炎的患者症状不见好转,且未更换抗生素,常规培养72小时内无病菌生长,应当警惕军团菌肺炎的可能[17]。本组3例虽然多次痰培养结果均为阴性,但由于忽视军团菌感染,仍根据常见致病菌之可能,先后应用抗G-杆菌、G+球菌、抗真菌等药物,症状逐渐加重,直至合并器官功能障碍。转入我科后,及时应用莫西沙星或与红霉素联合治疗,疗效满意。院内获得性军团菌感染在我国报道较少,临床医生对其认识不足,容易延误治疗。A.Gacouin等分析表明,对于重症军团菌肺炎患者而言,入ICU前病程大于5天、需要气管插管上呼吸机者提示预后不良;入ICU后8小时内予以氟喹诺酮类或大环内酯类药物的患者预后多较好[4]。C.H.Heath等也证实延误治疗与病死率正相关[18]。由此可见,若早期应用恰当药物治疗,可缩短病程,减少医疗费用、减轻患者的痛苦,提高救治率。因此当出现下列情况时,应怀疑军团菌肺炎:①怀疑细菌性肺炎,但低氧血症明显,与胸部阴影不成比率,病情较危重;②具有一个或多个易感因素;③无痰或浆液性、血性痰;④广谱抗生素无效,且阴影迅速扩大;⑤普通培养基上无细菌生长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