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醉新进展 >文章正文
麻醉新进展 >文章正文
病理生理学改变 ·以高血压及代谢紊乱为主要的临床表现 ·主要合成和分泌儿茶酚胺,比正常高20~50倍,甚至高达140倍 ·主要激素: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少量多巴胺,其中去甲肾上腺素与肾上腺素之比为80:20。 临床表现 ·高血压三联症:头痛、心悸、出汗 ·代谢紊乱:空腹血糖增加、糖耐量降低和出现尿糖;脂肪分解代谢加速;类似甲亢的症状,发作时伴有大汗、肌颤或发热。 ·心脏病变 心脏病变 ·周围血管收缩,心脏后负荷增加,心肌损害 ·心肌缺血缺氧加重----儿茶酚胺性心肌病,严重时可发生左心衰竭和肺水肿 ·心电图及X线检查,可见左心肥厚、高电压、ST段T波改变,或心动过速等 麻醉及手术前的评估及准备 ·术前准备非常重要:其准备是否充分与围术期死亡率明显相关。 (一)病情评估 ·明确肿瘤分泌激素种类 ·肿瘤分泌激素对心脏的影响 (二)术前病情的控制 ·a肾上腺素能受体阻滞剂应用 ·b肾上腺素能受体阻滞剂应用 ·钙通道阻滞药应用 ·纠正低血容量 b-受体阻滞剂 ·适用于a-受体阻滞剂治疗后出现心率过快和心律失常 ·使用原则先a-受体阻滞剂,后b-受体阻滞 b-受体阻滞剂 ·普萘洛尔 ·艾司洛尔 ·美托洛尔 ·拉贝洛尔 ·阿替洛尔 钙通道阻滞药 ·不仅能有效地控制血压,而且还有利于控制心血管并发症,可以预防儿茶酚胺诱导的冠脉痉挛和心肌炎 ·术前仅用钙通道阻滞药不能控制儿茶酚胺释放引起的血压增高,应同时使用a-受体阻滞药,以减少术中血压波动 钙通道阻滞药-地尔硫卓(diltiazem) ·临床上常用于治疗室上性心律失常、心绞痛、高血压和肥厚性心肌病,也有用于嗜铬细胞瘤术前心脏并发疾病的治疗 补充血容量 ·扩容治疗应该在术前开始 ·58%的嗜铬细胞瘤病人患有儿茶酚胺性心肌病,其间应严密监测心脏功能的变化,以免心脏负担过重而发生意外 麻醉方法选择及术中管理要点 麻醉方法的选择 ·目前主张以全麻为首选 ·硬膜外+全麻 术中监测 ·有创动脉压 ·中心静脉压 ·上肢静脉 ·心功能指标的监测 ·尿量 全麻诱导 ·容易诱发高血压,有时甚至发生高血压危象,因此在实施全麻前应准备好降压药,同时应达到足够深度的麻醉,并注意选择对血液动力学影响较小的药物 ·在麻醉前完成有创动脉监测 肌松药的选择 ·维库溴铵无交感神经兴奋作用、无组胺释放,是较为理想的肌松药 ·阿曲库铵、罗库溴铵均成功地用于此类病人 ·琥珀胆碱原则上不使用 麻醉维持药的选择 ·异氟烷、恩氟烷、七氟烷不增加心肌对儿茶酚胺敏感性,均可使用 ·地氟烷因刺激交感神经活性,不建议用 ·异丙酚可使用,避免应用氯胺酮 ·麻醉性镇痛药以芬太尼、瑞芬太尼或舒芬太尼皆宜 术中管理--肿瘤摘除前 ·地尔硫卓 ·艾司洛尔----主要控制心率 ·硝普钠 ·酚苄明 ·柳安苄心定 |
术中管理--肿瘤摘除后 ·停止一切降压措施 ·扩容一胶体液、晶体液、血 ·去甲肾上腺素 2mg--------500ml ·肾上腺素 1mg--------500ml ·氢化可的松 100mg 围术期并发症 大出血 下腔静脉破裂 肺水肿 肿物不能摘除 高血压 心衰 脑出血 心脏停搏 高血压危象的处理 ·阵发性或持续性血压增高超过250mmHg以上,持续lmin即可称为高血压危象 ·常见于麻醉诱导、体位改变和术中探查分离与压迫肿瘤时 ·并发症:如脑出血、心衰等,心电图出现心动过速、心律失常,严重者可出现心室颤动或心跳骤停甚至死亡 ·立即暂停手术。 低血压的处理 ·提前防范 ·扩容治疗 ·应用去甲肾上腺素或肾上腺素,同时可给予糖皮质激素(尤其是双侧肾上腺切除),使血压恢复正常水平 心率 β受体阻滞剂的使用 ·心得安 ·美托洛尔 ·艾司洛尔 ·缺点:心肌抑制、支气管哮喘、心得安作用时间长、术后低血压、心动过缓 呼吸管理 ·常规 麻醉恢复期的管理要点 ·主要有高血压、低血压和低血糖 ·应继续严密观察血流动力学变化,及时处理,维持循环平稳 ·如果病人不稳定,应送ICU监测治疗. 高血压 ·大约有50%的病人术后仍有高血压,可持续72h以上 ·原因可能多发是肿瘤没有完全切除、疼痛、低氧及二氧化碳蓄积等 ·处理:对症处理,或静脉注射扩血管药物 低血压 ·是病人术后早期死亡的主要原因 ·主要原因:为肿瘤切除后减少了儿茶酚胺的来源,继发动静脉显著扩张和受体对内源性儿茶酚胺的敏感性减低 ·处理:进行扩容治疗时辅以升压药以维持血液动力学相对稳定 低血糖 ·许多病人在术后早期出现低血糖 ·原因:血浆胰岛素水平升高 ·持续性低血压,且对加压药和补液无效应监测血糖浓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