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见胃石症4例临床分析首席医学网
来源: 2010-08-23 17:18:36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4例为我院消化内科收治的患者,其中男3例,女1例,年龄53~59岁。

    1.2  临床特征  发病前均有空腹食用柿子史,2~15天后相继出现上腹胀满闷痛、恶心、呕吐、反酸、食欲不振、消化不良等症状,2例合并胃溃疡患者有黑便。既往体健,曾间断有上腹部不适病史,服药后症状消失。查体:生命体征平稳,心肺(-),腹平软,上腹部剑突下偏左侧有压痛,余未见明显异常。

    1.3  胃镜检查  可见胃内明显有椭圆形黑褐色胃石,2例合并胃溃疡。

    2  诊治与结果
  
   入院后根据病史及胃镜检查确诊为胃石症。患者予以果胶酶2g用40ml水溶解搅匀后服下,30min不断变换体位;继之服用促胃肠动力药、治疗慢性胃炎的药物,合并溃疡者采用相应药物治疗;并给予消积化滞散结的中药方剂(广木香、厚朴、皂角刺、鸡内金、大黄、黄芪、党参、炒山甲、枳壳、芒硝)治疗。1个月后复查胃镜3例已治愈,1例经镜下圈套取石也治愈。治愈率100%。

    3  讨论

   胃石症临床上少见,但任何年龄都可发病。患者是因进食某种物质后在胃内形成的石性团块状物。形状多为圆形或椭圆形,大小不一[1]。  按其组成成分不同可分为:(1)植物性:是由于空腹进食大量柿子,特别是未成熟或未去皮的柿子造成,此外,山楂、黑枣、椰子、海带及果核等;(2)动物性:由于吞下较多毛发、兽毛,在胃内缠结成团;此外,瘦肉、脂肪酸及羊脂等;(3)药物性:长期服用含有钙、铋的药物,中药残渣及药丸,以及X线造影用的钡剂等;(4)其他:由于贲门部及幽门部病变而引起的食物团块,不能正常通过的食物性异物,肠蛔虫逆入胃内形成蛔虫团,胆结石移行胃内等。但临床上最多见的是植物性的胃柿石[2]。因为在柿子等食物中含有一种鞣质的东西,未成熟的其中含量高达20%,此外,柿子中含树胶、果胶。人吃了柿子后,鞣质在胃酸的作用下,能与蛋白质结合成不易溶于水的鞣酸蛋白,沉淀在胃内,而鞣酸蛋白、树胶、果胶能把柿核、蔬菜植物纤维粘合在一起,在胃内就可形成胃柿石,尤其空腹时,胃酸浓度较高,此时食用柿子更易形成胃石。  4例病例值得注意的是均有空腹食用柿子的病史,当时正值柿子大量上市之际。若临床上患者有上腹部不适、胀满钝痛、恶心、呕吐,有些病人有类似慢性胃炎的症状,如食欲不振、消化不良、反酸、烧心、间断性腹部疼痛,有时伴有黑便,1/3病人可在上腹部触及活动的质硬包块,若有此症状、体征,且有空腹食用柿子史,一般诊断即可明确,为了确诊必须进行胃镜检查。  治疗中应该包括祛除结石和预防复发两方面,根据胃石的性质决定治疗方案,小的植物石,症状轻微,可仅靠促胃肠动力药,注意饮食,防止进一步增大,促进胃石经过胃肠道排出,如胃石未能排出,且症状持续存在,可在内镜下取石,如有幽门梗阻等并发症内科治疗无效时,可采取手术治疗,该病的预防主要是避免空腹进食大量的柿子和山楂等食物,并治疗胃肠动力障碍性疾病。

【参考文献】
  1 许国铭,李石.现代消化病学.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9,739-743.

2 孙庆云,催向群,赵文海,等.少见胃石成因7例报告.中华消化内镜杂志,2000,17(1):39.

                                                             文章来自:中华麻醉学杂志                   

  • 上一篇 :异丙酚静脉麻醉用于人工流产术
  • 下一篇 : 关注亚洲高血压患者,减少心脑血管事件
  • 分享到

    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