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后疼痛大鼠脊髓氨基酸类神经递质释放的动态变化及意义
来源: 2010-08-23 14:34:36

       目的: 探讨术后疼痛大鼠脊髓氨基酸类神经递质释放的动态变化和意义。

       方法: 14只SD大鼠在麻醉下切开寰枕膜,将环形微透析导管置入至腰大池,恢复5天后选择无神经症状大鼠进行实验。所有动物随机分为A、B两组。连接微透析管道,冲洗1小时后收集25l微透析液作为实验前基础值。收集完基础值后,A组大鼠在吸入1.2%异氟醚下制备右足底切口痛模型。B组大鼠仅仅接受同等时间的1.2%异氟醚麻醉。分别收集两组大鼠术后(B组麻醉后)3h, 1d, 2d, 3d的微透析液各25l。每次在微透析液收集完毕后记录大鼠的累计疼痛评分。采用高压液相法检测所收集的微透析液内氨基酸类神经递质的浓度。

       结果: 组内比较:A组术后3h天冬氨酸和谷氨酸的释放显著高于基础值,术后1d甘氨酸和-氨基丁酸的释放显著高于基础值。B组组内比较各时点神经递质的释放与基础值相比均无差异。A组术后3h、1d、2d的累计疼痛评分显著高于基础值;B组组内比较无差异。组间比较:A组术后3h天冬氨酸和谷氨酸的释放显著高于B组;A组术后1d甘氨酸和-氨基丁酸的释放显著高于B组。A组术后3h、1d、2d的累计疼痛评分显著高于B组相应的累计疼痛评分。

       结论: 在切口痛模型,兴奋性氨基酸释放较早,不参与术后疼痛的维持。抑制性氨基酸的释放晚于兴奋性氨基酸的释放,抑制性氨基酸并不参与术后疼痛后期疼痛的减轻,可能起一定程度的保护作用。

  • 上一篇 :术后疼痛大鼠脊髓氨基酸类神经递质
  • 下一篇 : 术后镇痛的管理
  • 分享到

    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