疼痛治疗 >文章正文
疼痛治疗 >文章正文
病史简介
患者男性,46岁,因“腹痛1月余”入院。约1个月前,患者晚餐后出现中上腹部持续性剧烈绞痛,症状迅速达峰,伴腰背部疼痛,部位固定无放射。患者无发热、恶心、呕吐、反酸、腹泻、血便。
患者高血压病史20年,血压最高180/110 mmHg,未治疗。吸烟20余年,1~2包/天。否认酗酒史。
图1 胸主动脉夹层破口位于左锁骨下动脉远端
图2 右肾动脉血供来自假腔,肠系膜上动脉来自真腔
诊疗分析
缺血性肠病诱发腹痛,疑为动脉粥样硬化引起
本例主要表现为急性中上腹痛,起病急骤且疼痛剧烈。急性中上腹痛鉴别诊断较广泛,本例为餐后起病,应当考虑常见疾病包括急性胃炎、溃疡病、胆石症及急性胰腺炎等。伴腰背痛,应考虑腹膜后器官受累。
此外,一些非腹腔脏器病变(如急性心肌梗死)偶可表现为腹痛。本例心血管危险因素较多,应当予以重视。
患者于当地医院就诊,经查体无异常发现。
血常规:白细胞 16.45×109/L,中性粒细胞83%。立位腹部平片示中腹部肠管积气,左侧可见一小气液平。腹部超声及CT平扫均提示脂肪肝,余未见异常。心电图、心肌酶、血淀粉酶无异常。
给予抗生素及解痉、抑酸治疗,腹痛症状稍好转。
腹部无压痛或其他阳性体征,急性腹膜炎可能性小。心电图和心肌酶正常,可除外急性心肌梗死。血淀粉酶和影像学检查均未见异常,可除外急性胰腺炎。右上腹无相应体征,超声阴性,不支持胆系病变。腹部平片虽见小气液平,但患者无恶心呕吐,腹部无相应体征,肠梗阻可能性较小。解痉、抑酸有一定疗效,提示胃炎或消化性溃疡。但患者既往无消化道疾病史,且起病急、症状剧烈,与一般空腔脏器炎性疼痛特点不符。
出院后患者仍有腹部不适,表现为中上腹阵发性绞痛,进食后加重。同时出现双下肢疼痛,步行10余步即出现,休息后缓解。
本例腹痛病史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主要为突发剧烈上腹痛,同时合并腰背痛,应首先考虑腹膜后疾病,包括十二指肠、胰腺、主动脉以及肾脏病变;第二阶段为中上腹绞痛,餐后加重,腹部体征轻微,根据疼痛特点,空腔脏器病变可能性大,间歇性跛行提示下肢供血不足。
入院查体:体温36.4℃,心率86次/分,呼吸16次/分,血压160/90 mmHg。体质指数27.2。浅表淋巴结无肿大。心界不大,心脏未闻及病理性杂音,双肺未闻及干湿性[口][罗]音。腹软,无压痛、肌紧张及反跳痛,肝脾未及,肠鸣音正常,腹部未闻及血管杂音。双下肢无水肿,双侧足背动脉搏动稍减弱。神经系统无阳性体征。
本例体型较胖,为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足背动脉搏动减弱,符合下肢动脉供血不足。餐后腹痛,症状大于体征,应考虑缺血性肠病。该病是由于肠系膜动脉供血不足,而餐后肠道血供需求增加,供需不匹配从而诱发腹痛,发病机制与心绞痛类似,因此亦被称为“肠绞痛”。从病史和体征看,患者可能存在全身动脉粥样硬化,这是引起腹部和下肢缺血的基础病变。但腹部和下肢病变发生时间过于巧合,应进一步检查。
血沉显著增快,诊断指向主动脉夹层
查血常规:白细胞9.81×109/L,中性粒细胞77%,血红蛋白143 g/L,血小板 353×109/L。肝肾功: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 52 U/L,血清乳酸脱氢酶(LDH) 306 U/L,碱性磷酸酶(ALP)128 U/L,葡萄糖(GLU) 4.8 mmol/L,尿素氮(BUN) 6.37 mmol/L,肌酐(Cr) 105 μmol/L。血沉(ESR) 78 mm/1h。
腹部超声示脾大。全消化道造影未见异常。心电图示左心室高电压。超声心动图示:左心房增大,左心室肥厚,升主动脉增宽,主动脉瓣轻度关闭不全,左室顺应性减低,少量心包积液。
ALT轻度升高可能是脂肪肝所致。ESR明显增快可见于多种疾病,如感染、结缔组织病及肿瘤等,单纯动脉粥样硬化一般不引起ESR显著增快。消化道造影阴性不支持消化道溃疡或肿瘤。本例心脏病变应是全身动脉粥样硬化的一部分。下一步检查重点是腹腔血管。
抗核抗体、抗双链DNA抗体、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类风湿因子均为(-)。血清梅毒抗体(-)。
血管超声示:主动脉夹层,左肾动脉血供来源于假腔。CT血管造影示:斯坦福(Stanford)B型胸主动脉夹层,破口位于左锁骨下动脉远端的主动脉弓降部,破口较大,远端再破口位于右肾动脉开口水平;假腔增大,剥脱至右髂总动脉,除右肾动脉开口位于假腔外,余分支均开口于主动脉真腔,真腔受压明显变小(图1、2)。
由此确诊本例为胸主动脉夹层。起病时的剧烈腹痛和腰背痛系由主动脉夹层撕裂所致。由于夹层范围较广,腹主动脉有再破口,因此疼痛主要位于腹部和腰背部,而非胸部。
本例除右肾动脉外均由真腔供血,真腔受假腔压迫导致肠系膜上动脉和双侧髂动脉血流减少,引起第二阶段的餐后腹痛和间歇性跛行。
本例ESR明显增快,是主动脉夹层所致,还是有其他基础疾病?某些自身免疫病(如大动脉炎、巨细胞动脉炎、类风湿关节炎、白塞病等)也可引起主动脉夹层。但本例无发热、皮疹、大动脉狭窄、头痛、视力改变、关节炎、口腔和外阴溃疡等表现,血清免疫指标均阴性,自身免疫病基本可除外。除高血压和自身免疫病之外,主动脉夹层的病因尚有马凡综合征、梅毒、手术操作(冠脉搭桥术、心导管)、创伤和吸毒(可卡因)等,本例均无相应临床表现,故夹层仍为动脉粥样硬化所致。
本例胸主动脉夹层破口位于降主动脉起始段,分型属于Stanford B型(A型累及升主动脉,B型仅累及降主动脉)。对于大部分Stanford B型患者可行保守治疗,但本例夹层撕裂广泛,造成多个脏器缺血,假腔始终有血流存在,故有手术封闭假腔的指征。
患者被转入血管外科接受腔内支架置入术,成功封堵左锁骨下动脉远端破口,假腔血流消失后右肾动脉真腔自行开放。手术顺利,术后患者恢复好。血糖谱和血脂均正常。予健康宣教、嘱戒烟并严格控制血压。患者出院。随访发现,其腹痛及间歇性跛行均缓解,ESR恢复正常。
总 结
主动脉夹层通常表现为急性发作的剧烈胸痛或腹痛,但有少数患者表现为一次急性事件后的长期炎症反应,有时不能追问出急性事件。临床出现长期低热、动脉栓塞、心包或胸腔积液、体重减轻、ESR增快等非特异性表现,有学者称之为“夹层后综合征”,本病极易被误诊。
本例就诊时腹痛和间歇性跛行已渐缓解,患者对自身病情并未重视,仅以ESR显著增快就诊。通过仔细询问病史,得知其餐后腹痛及间歇性跛行的信息,从而联想到主动脉夹层的可能,通过超声、增强CT得以明确诊断。本例再次提醒临床医师,病史是诊断的基础,应予以充分重视。
点评
在急性腹痛的鉴别诊断中,夹层动脉瘤是不易被遗漏的,但以“夹层后综合征”为主要表现而就诊的患者极易被误诊,应引起临床医师重视。另外,本例的诊断过程再现了病史采集的重要性。(朱峰)
文章 来自:中国医学论坛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