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髓ERK活化在瑞芬太尼引起大鼠切开后痛觉过敏的作用
来源: 2011-08-26 14:57:45
目的 探讨脊髓ERK活化在大鼠切口痛痛觉过敏及瑞芬太尼引起痛觉过敏中的作用。
方法 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6组。I+R+P组,鞘内注射PBS, 30min后行右足切开,静注瑞芬太尼,速度1μg·min-1·kg-1;I+N+P组,鞘内注射PBS液20μl,30min后右足切开,静注NS1.5ml·h-1;I+R+D组,鞘内注射DMSO10μl后行右足切开,静注瑞芬太尼;I+R+D组,鞘内注射DMSO10μl后,行右足切开,静注生理盐水;I+R+U组,鞘内注射U102610μl,行右足切开,静注瑞芬太尼;I+N+U组,鞘内注射U102610μl,30min后行右足切开,静注NS。各组在1d、2d、3d及4d鞘内注射药物30min后开始痛觉测定。于颈静脉置管及鞘内置管前T0、鞘内给药前Tc、停药后1h、1d、2d、3d及4d(分别为T1~T5)不同时点测定右足的机械性痛觉阈值。
SD大鼠随机分为7组,其中对照组只做静脉置管,输注NS。其他六组按上述分组,每组在停药后1h和1d后分别选4只,灌注固定,取L4-L5脊髓,冰冻切片,应用免疫组化方法观察脊髓p-ERK阳性细胞数目变化。
SD大鼠随机分为7组,分组同前,每组在停药后1h后,迅速断头处死,取L4-L5脊髓组织,应用Western Blot方法,测定脊髓p-ERK蛋白含量。
结果 鞘内注射不同药物与时间点间有交互效应P=0.000。T1、T2、T3、T4时点I+R+P组与I+R+D组痛阈均显著低于术前,T1、T2、T3时点I+ P组与I +D组均显著低于术前,其中停药后1h最低。I+R+U组在停药后1h、1d、2d痛阈显著低于术前。I+ U组在停药后1h、1d痛阈显著低于术前。术前和术后4d各组间无显著差异。停药后1h、1d、2d和3d,I+R+P组痛阈低于I+R+U组。停药后1h、1d和2d,I+ P组显著低于I +U组。I+R+P组与I+R+D组无显著差异,I+ P组与I +D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六组大鼠术后1d脊髓背角p-ERK阳性神经元数目均显著高于术后1h及对照组,术后1h,1d,I+R+P组脊髓p-ERK阳性细胞数目显著高于I+R+U组和I +P组,I +P组高于I+U组(P=0.000)。
I+R+P组脊髓p-ERK蛋白积分光密度值显著高于I+R+U组和I +P组(P=0.000、P=0.000),I+P组与I+U组有显著差异(P=0.000)。
结论 静注瑞芬太尼可增强大鼠切口痛觉过敏程度,延长痛觉过敏时间,进一步增加大鼠脊髓p-ERK阳性神经元数目及p-ERK蛋白的表达。鞘内注射U1026可减轻大鼠痛觉过敏,缩短痛觉过敏持续时间,减少大鼠脊髓ERK磷酸化,表明大鼠切口痛觉过敏及瑞芬太尼引起术后痛觉过敏与脊髓ERK活化有关。
上一篇 :疼痛医学理论与临床实践
下一篇 : 判断椎间盘源性痛-复制疼痛好还是抑制疼痛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