氟比洛芬酯超前镇痛在妇科腹腔镜手术中的应用
来源: 2011-11-04 10:50:32
目的 探讨通过预注射氟比洛芬酯用于妇科腹腔镜手术超前镇痛的作用。方法 ASAI~II级择期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60例, 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缝皮前不用任何镇痛药,治疗组缝皮前10-15min静脉缓慢注射氟比洛芬酯50mg,分别于术后1h(T1)、4h(T2)、8h(T3)对切口疼痛采用BCS评分标准,分为5分,当患者评分0分时给予哌替啶100mg肌肉内注射镇痛,记录两组患者术后使用哌替啶的时间、例数及次数、咽喉疼痛发生率等。结果 治疗组术后1、4、8小时疼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1),术后使用哌替啶的时间、例数及次数均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和对照组咽喉疼痛发生率分别为15%和60%(P>0.05),两组的不良反应除恶心呕吐外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氟比洛芬酯超前镇痛用于妇科腹腔镜手术,能有效缓解术后切口疼痛、减轻炎症反应,减少术后镇痛药的使用和不良反应,且术后苏醒迅速安全。
【关键词】氟比洛芬酯 超前镇痛 妇科腹腔镜手术
氟比洛芬酯是利用脂微球生产的一种可以静脉注射的非甾体类抗炎药(NSAIDS),该产品具有起效快、镇痛效果明显等优点。笔者自2009年6月-2009年12月通过预注射氟比洛芬酯用于妇科腹腔镜手术超前镇痛60例,观察其对术后切口痛的影响及不良反应,探讨其疗效及安全性。
1 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ASAI-II级择期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60例,年龄25-54岁,体重45-68kg,其中卵巢囊肿剥离术12例,陈旧性宫外孕(病灶清除术)10例,粘膜下子宫肌瘤18例,子宫全切2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同时排出支气管哮喘史,消化道溃疡史,严重的肝、肾及血液系统疾病。
1.2麻醉方法 所有患者均在麻醉诱导前静脉注射阿托品0.3-0.5mg,采用静吸复合麻醉,并于入室后开放外周静脉,诱导前输注8-10ml/kg的复方乳酸钠林格液,常规监测生命体征。麻醉诱导用药咪达唑伦0.02-0.03mg/kg,芬太尼20-30ug/kg,丙泊酚1.5-2mg/kg,阿曲库铵0.3-0.4mg/kg诱导快速气管内插管,麻醉维持以1%-1.5%异氟醚吸入,瑞芬太尼、丙泊酚持续微量泵泵入,必要时追加阿曲库铵5-10mg。
术毕前30min停用异氟醚、缝皮前10-15分钟时停止瑞芬太尼、丙泊酚,停药后随即予以治疗组静脉缓慢注射氟比洛芬酯50mg,而对照组则不用任何镇痛药,手术结束5~10分钟后患者呼吸恢复,清醒后拔管。
1.3观察指标 术中常规监测血压(BP)、心率(HR)、心电图(ECG)、血氧饱和度(SPO2)和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术毕拔管送回病房观察。分别于术后1h(T1)、4(T2)、8(T3)对切口疼痛采用BCS评分标准,分为5分,当患者评分0分时给予哌替啶100mg肌肉内注射镇痛,记录两组患者术后使用哌替啶的时间、例数及次数、咽喉疼痛发生率等。并于术后第二天复查血常规、肝肾功能、凝血功能等指标。观察术后不良反应。
1.4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SPSS11.0统计软件进行检验,P<0.05为差异有显著性。
2 结果
治疗组术后1、4、8小时疼痛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术后初次使用哌替啶的时间、例数及次数均低于对照组(P<0.01),不良反应:咽喉疼痛:治疗组4例,对照组11例(P<0.05),恶心呕吐发生情况:治疗组2例,对照组15例(P<0.05),头昏呼吸抑制的发生率对照组虽然有增加趋势,但两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组术后第二天血常规、凝血功能、肝肾功能等各项指标均在正常值范围内,与术前相比差异无显著性。
3 讨论
妇科腹腔镜手术因其创伤小、术后恢复快而被临床广泛应用,但二氧化碳气腹导致患者术后出现腹腔镜术后疼痛综合症,虽属中等度疼痛,但仍是影响患者住院时间及手术恢复程度的重要因素。近年来疼痛治疗中提出了“超前镇痛”这一概念,即在伤害性刺激作用于身体之前采取一定措施防止中枢神经系统敏感化,从而消除或减轻术后疼痛。
本研究结果提示,缝皮前10-15分钟静脉注入氟比洛芬酯50mg能明显减轻腹腔镜术后的切口性疼痛,术后使用哌替啶的例数、次数明显减少,患者能更早下床活动,增加了对手术的满意度,未见胃肠道紊乱及出血倾向,提高术后镇痛质量,降低术后麻醉性镇痛药用量的50%,并降低全麻术后躁动的发生率。说明预注氟比洛芬酯超前镇痛能有效延长和减少术后阿片类药物的使用,避免了相关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
上一篇 :氟比洛芬酯用于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
下一篇 : 不同时点氟比洛芬酯预先镇痛对妇科腹腔镜术后止痛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