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内动脉瘤术中脑缺血的监测
来源: 2010-08-23 13:39:42

<?xml:namespace prefix = o ns = "urn:schemas-microsoft-com:office:office" /> 

华山医院麻醉科 王海莲 周守静

  颅内动脉瘤的治疗可以是钳夹、闭塞、用不同的材料作包裹或夹住供应动脉,这些手术操作及术中低血压可能导致局部脑缺血,若能在术中进行有效的监测就可在术中及时发现动脉夹位置的异常,维持适当平均动脉压以减少术后神经系统并发症的发生率。其中主要有以下监测方法:
一、 局部脑组织氧分压监测(PtiO2
  Jodicke研究PO2监测在动脉瘤手术中的应用以观察手术操作所引起的脑缺血。其方法是:对40个动脉瘤手术病人进行PO2及体感诱发电位(SSEP)监测,将一探头置入动脉瘤区域的大脑皮层下,术后第一日拍CT以确证探头位置并评价脑缺血事件发生频率,临床预后以术后30日的GLSC评分为标准。结果:动脉夹闭前平均基线PO223.9mmHg(267.2mmHg),其中12PO2下降超过20%,这说明PO2是一个监测术中短暂阻断动脉所引起的脑缺血的灵敏指标,但对于非阻断性脑缺血则无预见作用(灵敏度0.5,阳性预计值0.42P>0.05)。夹闭动脉后,PO2降低至最低值15mmHg,这被认为是脑缺血的阈值(灵敏度0.9,阳性预计值0.56P=0.0003),这表明此监测可用于临床诊断,尤其对大脑前动脉区缺血仅有PO2监测有预见作用而SSEP则无,所以PO2优于SSEP监测。
  Kett的研究发现当平均动脉压低于70mmHgPO2明显下降,而当CSF引流后PO2又升高。他观察了31个病人其夹闭动脉平均时间14分钟(352分钟),这导致脑组织PO2降低,PCO2升高(P<0.01)PO2减少至11mmHg(814mmHg)时,无脑梗塞发生;而当PO2低于8mmHg持续超过30分钟后,几乎所有区域都发生脑梗塞。夹闭动脉时间累计少于30分钟对于细胞外生化指标无明显影响,谷氨酸浓度大幅升高仅见于2例患者,他们术中PO2持续低于8mmHg时间超过38分钟。
二、 脑代谢及微量渗析监测
  目前有一种复合微探头可置于皮层下以持续测量局部脑组织PO2PCO2PH,及脑细胞外液葡萄塘、乳酸、丙酮酸、谷氨酸浓度和乳酸/丙酮酸比值(L/P),通过综合分析这些数值变化就可知是否存在局部脑缺血。当术中夹闭动脉时,局部脑组织缺血缺氧,PO2PH减少,PCO2升高。Kett16个动脉瘤病人进行术中监测,其中5个患者PO2轻微变化,而细胞外液微量渗析指标无变化。4个病人PO2下降并伴有L/P升高。只有长时间阻断动脉的病人(42分钟)PO2<1KP,伴有谷氨酸浓度升高。在另一项前瞻性研究中发现,严重脑缺血病人有更高乳酸浓度和L/P及更低葡萄塘/乳酸(P<0.05)。在监测时间里有78%的病人PO2<1.1KPa,共有197个缺血事件发生,PO2<1.1KPa持时至少30分钟,并且谷氨酸浓度超过10MMOL/L,L/P>40
  另外,Hutchinson认为除了谷氨酸、天门冬氨酸这些兴奋性氨基酸可作为监测指标外,抑制性氨基酸GABA的浓度变化也可反应脑缺血。他观察了12个病人,其中6个病人GABA、谷氨酸、天门冬氨酸浓度均增加,说明急性脑缺血时兴奋性氨基酸与抑制性氨基酸的比例没有失衡,而是均增高,这进一步说明GABA对缺血时神经组织有保护作用。
脑血流的监测
(一) 多普勒监测
  术中由术者将超声多普勒探头放置在动脉外就可测得CBF,但受血管壁厚度、血液湍流等因素影响。近来有三维多普勒及时间回返超声探头应用于临床,使得监测更精确而且受上述因素影响较小。

 

<?xml:namespace prefix = o ns = "urn:schemas-microsoft-com:office:office" /> 

(二) 量稀释(TD)法
  THOME进行一项研究以评估TD测量CBF的方法,他观察了20个病人,在大脑前动脉或大脑中动脉区域皮层下20MM处安置一装置,共记录46个缺血事件。在短暂阻断动脉时皮层下血流从27.8+/-8.4ml/100g/min平均减至13.7+/-11.1ml/100g/min(P<0.0001),减至正常值50%平均需12秒。动脉夹取走后,CBF恢复至基线水平平均需32秒,然后表现一短暂高灌注,至41.4+/-18.3ml/100g/min(P<0.001)。术后脑梗塞发生率为15%,与术中动脉夹闭引起缺血程度有关。TD法可持续、实时监测CBF,在夹闭动脉后第一分钟内可察觉脑缺血。
(三) 外线图像测量脑血流
  高灵敏度红外线图像用于观察暴露器官的血管和血流是非常理想的。Watson将高灵敏度(0.02摄氏度)高分辨率(50micron/pixel)红外线照相机用非常高的快门速度(2msec/frame)在术中观察皮层功能,得到高清晰度的大脑动静脉图像。当术中CBF有变化时,红外线照相机可迅速发现这些变化,然后提供该血管区域脑灌流状态的评估。这是由于暴露的脑组织的温度低于血管内血液的温度。不论阻断动脉多长时间,它总能迅速(<1S)发现阻断或再开放动脉时CBF的改变。血流减少时脑温度迅速降低(-0.31.3)。再灌注时又升高,动脉内温度回升快于脑组织。例如,阻断动脉20分钟后,温度变化在动脉中为0.02/s而在脑组织中0.007/s
(四) 射影像学测量CBF
  99Tm-ECD通过99Tm标记物记录脑内血流变化情况,但操作复杂且具放射性,限制了它在临床的应用。
四、体感诱发电位(SSEP
  SSEP用于临床已有十几年,多测量正中神经的SSEP,它只能评估大脑中动脉区域缺血情况。近年来有人用胫后神经的SSEP来估计大脑前动脉区域是否存在缺血。MinKT分析了60个病例SSEP数据发现术中进行SSEP监测[15%(9/60]与未进行SSEP监测[22%(6/27]的病人术后神经系统并发症发生率无明显差别。有14个病人SSEP变化显著,其中4人出现神经系统并发症;46SSEP变化不明显,当中有5人出现并发症。所以他认为SSEP能够察觉神经缺血性损害,但并不能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五、运动神经元诱发电位(MEP
  一直以来缺乏一种特异的方法监测前脉络膜动脉(AchA)血流不足。SuzukiMEP即通过刺激大脑皮层手部运动神经元区域,可在对侧鱼际肌测量到变化。他共观察了108个病人,其中88MEP无变化,术后无偏瘫;20人有MEP变化,术后有短暂偏瘫(24小时内消失);一个病人MEP长时间消失至手术结束时仍未恢复,术后后遗偏瘫。
六、双频指数(BIS
  BIS不仅对麻醉深度有监测作用,而且当其值急剧下降时可能与严重脑缺血相关。Merat报道了几例临床病例说明术中不可解释的BIS降低与脑缺血有关。在一例颈动脉瘤术中,病人的SSEP BIS均下降。另一例病人,BIS40%~50%降至8%,并且心指数、中心静脉氧饱和度也下降。当用药物纠正低心排后,BIS恢复正常。

 

<?xml:namespace prefix = o ns = "urn:schemas-microsoft-com:office:office" /> 

七、皮层脑电图
  在传统脑电图基础上将电极置于大脑皮层记录图形,称之为皮层脑电图。Martin对脑电图、皮层脑电图、SSEP进行比较。两个独立的观察者分别对18个动脉瘤病人术中三组数据进行评估。发现最相吻和是皮层脑电图(Kappa=0.92)SSEPKappa=0.82),而差异最大是脑电图(Kappa=-0.07)。皮层脑电图变化频率要高于后二者:当皮层脑电图无变化时,后二者也无变化。在4%病例中SSEP改变,而皮层脑电图无变化。16%的病例中,皮层脑电图有变化而另二者没有改变。这表明皮层脑电图在动脉瘤手术中更有应用价值。
八、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s
  Jaime15例动脉瘤患者行术中BAEP监测,其中3人有变化(2例暂时性,1例永久性),通过调整动脉夹位置、升高平均动脉压等可使BAEP值回至基线位置。从夹闭动脉到BAEP变化平均需8.9min(332min),恢复时间平均为20.2min(360min)
九、颈静脉球氧饱和度(SjvO2)监测
  SjvO2可间接反应脑内氧利用情况。Citerio通过对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病人观察以评价SAHSjv02正常值与异常值。结果:平均SjvO20.66+/-0.07(354样本,平均0.67,范围0.430.89)73%的病例(259/354)在正常值范围内,10~严重病例(37/354SjvO2下降。
总之,随着监测手段不短完善发展,颅内动脉瘤手术安全性日益提高,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也相应减少,但这些监测方法仍需临床实践的检验。

 

null
  • 上一篇 :急性I型呼吸衰竭与氧疗
  • 下一篇 : 重症监护病房的管理
  • 分享到

    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