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U管理模式与发挥作用的关系
来源: 2010-08-23 13:40:53
        ICU作为重症医学临床基地,是医院危重病人集中治疗的场所。近年来,重症医学在我国取得了飞速的发展,ICU已经成为我国医疗卫生系统发展中的重要环节,并成为医院水平及现代化发展的重要标志。今年,面对四川汶川地震的特殊考验,来自全国各地的ICU医护人员奔赴前线参加伤员救治工作。在这次地震伤员救治工作中,ICU专业团队显示出不可替代的作用,成功挽救了大批危重伤员的生命,受到了灾区群众和社会各界的高度赞扬,但同时也进一步显现出我国ICU发展所面临的一些问题。
我国ICU数量上虽然发展很快,但是仍不能满足临床需要,并且发展水平参差不齐,人员梯队建设尚不健全等。这些因素很大程度影响了我国ICU的发展,同时如何选择合适的管理模式对于一个ICU的发展也是至关重要的。特别是在突发事件后大批危重患者同时收入ICU治疗时,如何进行各个环节的管理将会对救治工作产生很大的影响。
       由于各医院具体情况不同,ICU管理模式也不尽相同。目前,ICU存在多种模式,如专科ICU或综合ICU;封闭式、半封闭和开放式ICU。专科ICU附属于某一专科,医生对本专科问题处理能力较强,综合ICU不属于任何一个专科,医生专职从事重症医学。封闭式管理即病人由ICU 医护人员专职管理,开放式管理即ICU 只负责监护,原科医生负责医疗救治工作,半封闭式介于二者之间,患者由ICU医生和原科医生共同管理。
       事实上,很多研究表明,ICU的组织管理模式与危重患者的预后密切相关,专职ICU的医生能够为危重患者制定全面的治疗方案,最大程度地避免医疗差错,提高医疗安全性,改善危重患者的预后,减少住院天数和降低治疗费用[1-3]。美国CCM 的研究也认为,由专职ICU医生管理的医疗团队采用封闭式管理更为合理。因为封闭式管理由专职ICU医生全面、系统的管理病人,ICU医生根据病人的整体情况制定具体的治疗方案,原主管医生在病人进入 ICU 后无权更改医嘱,避免了治疗方案的混乱。但是ICU医生要重视与其他科室的合作,对疑难复杂的专科问题要及时联系相关科室会诊。
        那么,在遇到突发事件有大批危重患者收入ICU时,哪种管理模式能够更有效的发挥作用,使危重伤员的救治工作能够快速有效的进行呢?在这种情况下,大批危重患者同时收入,ICU往往是超负荷运作,医护人员和仪器设备的缺乏就显现出来。首先需要对资源进行合理的统筹管理,主要包括物质和人力资源。在抢救危重患者时需要大量的医疗资源,包括血液制品、药品、仪器设备等,同时患者的治疗单纯依靠专职ICU医生也是不够的。这时需要我们的管理人员及时向上级报告,进行物质和人力资源的调配。四川汶川地震发生后,从全国各地紧急调配了大量的医疗资源,特别是血液净化装置和呼吸机等脏器支持设备,在这次地震灾后危重患者的救治工作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与此同时,当地ICU的医护力量有限,不能够保证灾后大批伤员救治的需要,因此全国各地的ICU医护人员被派到灾区的ICU进行支援。面对大量的危重患者、有限的医疗资源,如何协调好各地方以及当地ICU医护人员的工作,如何能够使所有危重患者都能够得到严密的监护治疗,这就需要非常科学的管理。ICU的管理者要合理规划,整个ICU的医疗运作过程还应由专职ICU医生来负责,每张床单位的管理都要有专人负责,这时更要发扬团结协作的精神,建立良好的工作氛围。遇到复杂的专科问题要及时联系相关科室,避免延误病情。比如这次地震有许多创伤、烧伤的患者,这就要求我们ICU医师能及时的发现问题,当发现需要外科手术处理的患者时,要及时与外科医生沟通,确保患者得到最佳的治疗。专科ICU在这种情况的救治工作中就存在一定局限性。首先,专科ICU医生在判断患者病情和治疗时,往往局限于本专业知识;其次,与综合ICU相比,专科ICU的医疗设备并不完善,很难做到全面的脏器支持和替代治疗。综合ICU作为一个独立的科室面对病人来源较广,病种和数量较多的情况时,更容易集中人力、物力,更容易摆脱专科的局限性,专职ICU医生更善于处理危重病阶段的脏器功能不全和衰竭问题。ICU集中了现代化的监护与急救设备,集中了危重患者,管理模式是ICU 救治工作成败的关键之一。

       在面对公共卫生突发事件时,我国卫生机构尚缺乏经验。我们应参考国外重症医学在这一方面的管理策略,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尽快建立和完善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管理体系。相信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发展,它必定能逐步地完善和提高。为建设和发展管理严格、配置合理、运作高效的ICU,必须在实践中认真总结,并要有规范的、科学的管理,从而促进我国重症医学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 Brill RJ, Spevetz A, Branson RD, et al. Critical care delivery in the intensive care unit: Defining clinical roles and the best practice model. Crit Care Med, 2001, 29: 2007-2019.
2、 Pronovost PJ, Angus DC, Dorman T, et al. Physician staffing patterns and clinical outcomes in critically patients. A systematic review. JAMA, 2002, 288:2151-2162.
3、 Carmel S,Rowan K. Variation in intensive care unit outcomes: a search for the evidence on organizational factors. Curr Opin Crit Care, 2001, 7: 284-294.

  • 上一篇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心理护理与康复
  • 下一篇 : 重症急性胰腺炎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临床研究
  • 分享到

    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