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手术期小儿疼痛阈值的测定及影响因素
来源: 2010-08-24 11:37:39

 

【摘要】 

目的:通过小儿疼痛阈值的客观测定,评估围手术期影响小儿疼痛阈值的各种因素。

方法:ASA Ⅰ级小儿48例,年龄0~7岁,性别不限、手术类型:疝气、鞘膜积液。术前无任何手术史。根据本科室特点,分为全凭静脉和吸入两种麻醉方法。流程如图表:

   

常规监测小儿心率、血氧饱和度、神经刺激仪测定疼痛阈值:小儿安静状态下,将一微小芯片置于左手腕关节上2cm处,另贴一电极于胸前,将神经刺激仪一头连于电极,另一头探针置于芯片上,缓慢调节电流强渡,直至小儿感到刺痛,出现左手躲闪动作或语言表达说痛;手术前一天、手术末至恢复室,根据镇静评分(CRIES评分达到1分、FLACC 评分达到0分或1分)确定小儿清醒,此时进行测定、手术后6~8小时三个时段的疼痛阈值。分析其影响疼痛阈值的各种因素。

结果:小儿术前疼痛阈值与术毕清醒时比较,无统计学意义。与次日随访时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小儿术毕清醒时疼痛阈值与次日随访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麻醉方法的选择不影响小儿疼痛阈值的变化。小儿术后苏醒时间的长短也与小儿疼痛阈值的高低无关。

结论:影响小儿术后疼痛阈值变化的主要因素是心理因素。

 

 

 

  • 上一篇 :BIS监测反馈控制丙泊酚输注用于宫
  • 下一篇 : 蛇凝血素酶对颅脑手术患者出血量和凝血功能的影响
  • 分享到

    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