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kg以下婴幼儿先心病手术的麻醉处理及体外循环
来源: 2010-08-24 09:10:32
我院从2002年9月到2005年5月先后为43例体重10kg以下婴幼儿施行心内直视手术,效果满意。现将麻醉及体外循环方法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患儿43例,男24例,女19例,年龄4~20(10.2±2.8)个月,体重4.5~10.0(8.69±0.65)kg。术前诊断:房间隔缺损(ASD)8例,其中合并动脉导管未闭(PDA)2例;室间隔缺损(VSD)28例,其中合并PDA2例,合并肺动脉瓣狭窄(MI)2例;VSD伴ASD4例;法乐氏四联症(TOF)2例;右室双出口(DORV)1例;其中伴重度肺动脉高压(PH)16例。 
       1.2 术前用药 麻醉前30min肌注东莨菪碱0.01mg/kg盐酸吗啡0.05mg/kg。患儿入睡后充分给氧,并监测脉搏氧饱和度下送入手术室,大部分患儿在局麻辅以少量异氟醚吸入下,完成颈内静脉置管(ALBE 4Fr,双腔)建立静脉通道,测中心静脉压(CVP),少数不合作患儿肌注氯胺酮6mg/Kg后完成上述操作,然后施行麻醉诱导,气管插管,再行桡动脉穿刺(Braun 22~24G),测动脉压(ABP)。同时监测鼻咽温,心电图(ECG),呼气末二氧化碳浓度(PETCO2),出入量(输血量、输液量和尿量),血气、激活全血凝固时间(ACT)等。 
      1.3麻醉诱导 下列药物依次静脉注射:咪唑安定0.1mg/kg,芬太尼10μg/kg维库溴铵0.2~0.4mg/kg,,肌肉松弛后,经鼻或经口气管插管(ID3.0~4.0,带钢丝气管导管),控制呼吸(潮气量12~15ml/kg,呼吸频率24~28次/min),并根据PETCO2、气道压力和血气结果调整。 
      1.4麻醉维持 根据麻醉深度和手术进程间断注入芬太尼(总量30~50µg/kg),维库溴铵(0.5~1mg/kg),咪唑安定1~2mg。术中用多巴胺5~10µg/kg/min,多巴酚丁胺5~10µg/kg/min,硝普钠2~8µg/kg/min维持血液动力学稳定。 
      1.5 体外循环 2004年以后VSD、ASD患儿采用心脏不停跳体外循环(CPB)共18例,使用Jostra2.0型CPB机,Medtronic Minimax膜式氧合器。预充液量60~80ml/kg,主要成分有红细胞悬液、血浆、白蛋白、乳酸林格氏液、5%碳酸气钠、20%甘露醇等,甲基强的松龙30mg/Gg,转流中晶/胶维持0.5~0.6。中度血液稀释红细胞压积保持在25%左右。CPB期间鼻温维持在30~32℃,灌注流量150~200ml / kg min,ABP维持在40~60mmHg。全组患儿停转流后待血液动力学稳定,使用MINNTECH超滤器行改良超滤。
2 结果 
         本组病例CPB时间为33~114(68±25)min其中采用心脏不停跳CPB时间为33~47(38±3)min。无一例发生室颤,术后3例出现严重肺动脉压危象,采用适当过度通气,前列腺激素E2治疗后缓解。2例出现神经系统并发症,表现为术后24小时内谵妄,经治疗痊愈。本组43例患儿皆痊愈出院。
3 讨论 
       本组先心病患儿,体重低,发育差,心肺功能储备明显不足,对麻醉手术的耐授性差。术前应尽量调整好酸碱紊乱和水、电解质平衡,预防和及时控制好肺部感染。本组患儿有16例合并肺动脉高压,我们于术前选择使用前列腺素E2治疗,辅以充分供氧,轻度过度通气。术前的早期治疗提高了手术麻醉安全性,减少了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在麻醉诱导和维持过程中,保证血压,心率的平稳和充分的供氧是基本原则。TOF患儿对缺氧耐受差,术前充分镇静的基础上,给氧肌注氯胺酮6mg/Kg入睡后进手术室,建立输液通道即行麻醉诱导气管插管,然后从容地进行动、静脉穿刺,本组2例TOF患儿麻醉诱导平稳,未出现缺氧发作。麻醉后再行血管穿刺,即减少了不良的心血管刺激,又提高了穿刺的成功率。
         低体重婴幼儿术中、术后出入液量的管理至关重要,我们采用持续的中心静脉压监测,并综合当时的尿量、ABP、血气、电解质的监测数据,使相关的麻醉管理和CBP灌注方案调整做到心中有数,也以此指导使用血管活性药物。 
      本组患儿术后均采用自控给药泵行术后镇痛、镇静,减轻了术后机械通气和各种不良刺激对心功能的影响。 
          CBP方面,低体重先心病患儿心肌发育差,理想的心肌保护方法仍在探索之中[1]。本组病例中自2004年起对于VSD,ASD患儿采用心脏不停跳CPB,同时心脏保持浅低温高流量的灌注,心肌保护好,缩短了体外循环时间,与之前该类病例相比,减少了术后ICU停留时间。CPB心内直视术中的血液稀释,同时CPB还导致机体炎性反应,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术后病人全身间质液量明显增加,这在低体重患儿手术中更加明显[2]。针对这一现象,本组患儿全部采用改良超滤技术,减轻组织水肿,减少了术后并发症。 


                                                        参考文献
[1] 陈萍. 未成熟心肌保护的研究进展. 岭南心血管病杂志,2001,7(6):440~442
[2] 张鲁英, 张广福,姜冠华等. 改良超滤技术在体外循环中的应用. 中国体外循环杂志,2004,1(2):15
  • 上一篇 :创伤后颅内高压患者的循证治疗
  • 下一篇 : Altered functional connectivity in aged rat model
  • 分享到

    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