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皮穿刺髓核热凝成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20例
来源: 2010-08-23 14:33:51
       1.2 影像资料 包括腰椎正侧位X线平片和CT,中央型:12例;中央旁型:5例;外侧型:2例;混合型:1例。
       1.3 在介入室影像监视下,将7号97mm穿刺针经皮穿刺进入需疗的椎间盘,使针尖位于其中央部,经正侧位透视确认无误后,将射频热偶针芯经穿刺针至椎间盘髓核部,经射频仪(瑞典Elekta公司)感觉及运动神经诱发无异常后,行80℃,60sх2次模拟脉冲模式射频热凝。术毕平卧休息24小时后可以下床恢复活动。术后1个月,3个月复查各1次,以后每年随访1次。
       1.4 疗效判定标准 显效:患者的症状及体征完全或基本消失;有效:患者的症状及体征较术前明显改善;无效:患者的症状及体征改善不明显或无改善。
       2、结果
       20例中显效15例,有效2例,无效3例。
       3、讨论
       经皮穿刺射频髓核热凝术,是利用经皮穿刺技术,运用模拟脉冲模式射频能量在椎间盘髓核内部产生热能,一定程度上致使纤维环内的髓核由胶态变成热凝固态。使其产生力学改变,其机制可能如下:首先,胶态在变成固态的过程中物理密度增加,体积减少,有利于改善对脊神经根的压迫。其次,在胶态状况下,脊柱的上、下压力压迫髓核,使髓核在突出部位产生压力传递倾向。髓核热凝由胶态变成固态之后,脊柱的上下压力被均匀分担,减少了突出部分的压力传递倾向。力学压迫经椎间盘内射频热疗法之后得以改善,脊神经根的受压减轻,从面改善脊神经所控制区域的疼痛。在力学发生改变的同时,生化生理方面亦可能发生变化,第一,椎间盘内射频热凝疗法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对神经递质聚集合、生成产生良性影响。第二,一定程度上的高温可能对致痛因子产生灭活作用。第三,热凝变性完成以后,细胞膜内外通道的改变导致膜内外电位的变化,使细胞膜无法产生疼痛电信号聚集。第四,椎间盘内射频热疗法在一定程度上亦可能加强对痛阈的提高。最后,椎间盘内射频热疗法亦可能产生纤维环内神经末稍变性,使得神经突触传递终止。
       国外研究显示该方法没有引起髓核坏死,局限于核内部,终板和椎体不受影响。热量引起的温度变化不超过3—4℃,而且该手术对脊柱稳定性没有影响,是介入治疗椎间盘突出的方法之一,目前该手术的术中、术后和早期效果是满意的,但长期效果正有待进一步随访。
  • 上一篇 :可行走分娩镇痛探讨
  • 下一篇 : 开胸手术围术期超前镇痛的临床研究
  • 分享到

    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