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麻期间辅用小剂量氯胺酮对术后疼痛的影响
来源: 2010-08-23 14:34:43

       方法: 将32个拟行颌面口腔手术的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分别采用一般全麻和全麻下辅用小剂量的氯胺酮两种全麻方法,以评价使用氯胺酮后对术后疼痛的影响。

       结果: 我们发现加用氯胺酮组从手术结束到第一次需用镇痛剂的时间更长,研究发现的主要不同是术后氯胺酮组与对照组比较更少使用镇痛剂。对照组术后第一个5小时平均“视觉模拟评分”更高(P<0.02),但术后第一个5小时到24小时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

       结论: 研究提示手术刺激之前,取小剂量氯胺酮辅助全麻可减少手术后疼痛的发生率。
       最近实验性数据提示感受伤害性冲动的刺激可以引起脊髓兴奋性的延长和传导的增加,且因此而组成了术后疼痛的病理生理机制。当脊髓已经导致这种状态时,则需用很大剂量的鸦片剂抑制。为减少鸦片类药品的副作用应联合应用镇痛剂,目前已倾向于各种镇痛剂联合应用术后镇痛。全麻期间使用小剂量的氯胺酮+芬太尼可改善心血管的稳定性和减少芬太尼的需求量:芬太尼对u一鸦片受体有选择性亲和力,但次于麻醉量的氯胺酮可阻滞Q鸦片受体与NMDA受体的结合通道,且这种机制可能构成其镇痛的基础,Q鸦片受体和NMDA(N一甲基—D—天门冬氨酸)受体似乎都是疼痛的“记忆”细胞受体。故缓解疼痛的最适方法即为:阻止发生在NMDA受体上的任何疼痛刺激的“记忆”的发展,本研究的目的是确定全麻下(切皮前)辅用小剂量的氯胺酮是否可改善术后镇痛。
       方法
       对32个拟在全麻下行颌面口腔手术的病人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16人进行双盲测试。两组病人年龄、体重、拟行手术方式都类似,排除15岁以下,及有呼吸抑制性疾病或已接受过某种鸦片制剂的人。术前一天向所有病人解释“视觉模拟评分法”,所有病人术前用药为安定10mg肌注,然后,皆用2mg/kg异丙酚、1~2mg/kg的司可林和2ug/kg的芬太尼诱导插管,用潘侃朗宁、安氟醚维持麻醉。在切皮前取双盲法分别给16个病人注射0.15mg/kg的氯胺酮和16个病人注射生理盐水(对照组),术后病人感觉疼痛或“视觉模拟评分”达4以上时静注2mg吗啡,术后1、2、3、4、5、6、12和24小时分别监测疼痛的程度,呼吸频率、心率、动脉血压,整个检测过程都由并不知道该病人是采取何种麻醉方法的观察者执行和评估。
       结果
       两组之间术前平均动脉BP和HR没有什么明显差异,但诱导后10分钟,氯胺酮组的病人平均BP明显降低(P<0.05)麻醉诱导后20分钟氯胺酮组病人的心率也明显降低(P<0.05)。术后两组的HR、BP没有明显差异。镇痛的持续时间(外科手术开始到某一需用镇痛药的时间)对照组10±7分钟,氯胺酮组是35+5分钟,两组病人皆无幻觉、恶梦、恶心和呕吐的情况出现,术后五小时内平均“视觉模拟评分”对照组的疼痛评分比氯胺酮组更高。术后5个小时至24小时之间,两组之间没有什么差异。 
      

       讨论
       此研究结果表明全麻期间辅用小剂量的氯胺酮组病人镇痛持续时间比对照组长。疼痛评分术后5小时内比对照组低。研究的主要发现是氯胺酮组比对照组术后需用镇痛药更少。预先镇痛的目的是:①预防或减少神经系统疼痛刺激记忆的发展;②减少镇痛剂的需要量。强烈而持久的术后疼痛,可能已累及背角细胞,这种疼痛需要给予大剂量的鸦片剂,而大剂量的鸦片可产生镇痛和呼吸抑制。因此最近我们致力于庠叽种选择性阻滞某种鸦片受体以拮抗不同类型疼痛的药物联合应用,因联合应用对不同类型鸦片受体产生的综合镇痛作用比用任何一种单独用药作用更大。Q-鸦片受体和NMDA受体被认为是疼痛的记忆受体,欲获得最适宜的疼痛缓解,就必须阻断发生在NMDA.(N—甲基—D天门冬氨酸)受体上复杂改变。低剂量氯胺酮是NMDA非竞争性拮抗剂中最强的一种,且氯胺酮的镇痛效果与拮抗NMDA受体有关。这可能是芬太尼和NMDA拮抗药的平均作用。
       例如: 低剂量的氯胺酮作为有效的预防性镇痛药,而NMDA拮抗剂可能在减少中枢综合力方面更有效。氯胺酮麻醉(不辅用其他麻醉剂和镇痛剂)可产生与剂量相关的术前心血管刺激和术后精神紊乱,曾有报导氯胺酮与镇痛一催眠药、全麻药联合使用可减少氯胺酮似急性精神病和术前的心血管刺激现象,服用安定可减轻氯胺酮的副作用和用量。

       总结: 本研究使用O.15mg/kg的氯胺酮的使用可作为预先镇痛,与对照组对比可明显减少手术后镇痛药的需要。

  • 上一篇 :透明质酸酶和曲安奈德局部用药对软
  • 下一篇 : 瑞芬太尼复合全麻术后镇痛的临床研究
  • 分享到

    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