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与临床研究 >文章正文
基础与临床研究 >文章正文
Anesthetic Outcomes of 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 in Elderly Patients<?xml:namespace prefix = o ns = "urn:schemas-microsoft-com:office:office" /> 王 刚 穆娅玲 高长青 张 宏 Gang Wang*, Yaling Mu#, Changqing Gao* , Hong Zhang# , Qi Zhou* , Yunqin Song# and Tingting Chen* ABSTRACT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anesthetic outcomes of 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CABG) in the patients aged over 70 years. 资料和方法 1. 麻醉及监测 |
<?xml:namespace prefix = o ns = "urn:schemas-microsoft-com:office:office" /> 2. 手术处理 结 果 术中病人血流动力学控制基本稳定,OPCAB组无一例转为CCABG者。术后进入ICU持续泵注硝酸甘油,拔管前泵注异丙酚镇静。OPCAB组术后呼吸支持(6.5±3.6)小时,明显短于CCABG组(18.6±2.5)小时(P<0.01); ICU停留时间,OPCAB组和CCABG组分别为(24.3±8.5)和(38.5±25.5)小时(P<0.05); OPCAB组住院天数少于CCABG组(9.2±4.1 vs 13.2±7.5)(P<0.01)。两组病人无住院死亡。OPCAB组中年龄最大86岁者,术后4小时苏醒,5.5小时发生房颤,经处理转为窦性心律,术后22小时拔管,恢复顺利。两组病人结果见表2。 讨 论 CABG手术已成为治疗缺血性心脏病的有效方法,我院目前共完成该手术近1000例。高龄老年病人因各器官功能衰老改变及伴有其它老年病的存在,麻醉和术后处理常面临特殊问题。本文结果及其它相关报道表明,OPCAB减少了体外循环的副反应,进而缩短ICU停留时间和住院时间,避免主动脉插管和主动脉钳夹,因此减轻了全身炎症反应、凝血功能异常和多器官功能异常[2,3],并且手术疗效与CCABG无显著差异[4]。因此对于高危老年病人优势更明显[5]。 |
CABG麻醉管理的关键是保持血流动力学的稳定和心肌氧供需平衡,合理应用麻醉药物维持循环稳定,减少心肌抑制及心肌氧耗,并应用血管活性药物纠正手术操作引起的血压波动。此类病人心脏功能及代偿能力往往很差,麻醉诱导应力求平稳,我们采用咪唑安定和小剂量氯胺酮麻醉,根据病人心功能情况增减剂量,以减少血压心率降低的程度。术中麻醉维持在注重血液动力学稳定的同时,还要保证足够的麻醉深度,防止术中知晓。本文术中采用0.5~1.5%异氟醚持续吸入,并静脉连续泵入异丙酚1~3mg•kg-1•h-1,能够满足术中镇静镇痛需要,术后随访无术中知晓发生。对于手术操作引起的血压降低,最好采用预先处理的方法,即在操作前将血压适度提升,这样既可以增强血压对手术操作的耐受性,又可以使血压在操作停止后尽快恢复。术中心率过快者,使用艾司洛尔控制心率在85bpm以下。 |
参 考 文 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