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与临床研究 >文章正文
基础与临床研究 >文章正文
一、脱泵冠脉搭桥术的发展势头〖HT〗
脱泵冠脉搭桥术(offpump—CABG)或非体外循环(CPB)的
CABG,近年来呈上升趋势(1)。我院自2000-2002年共实施CABG术
370例,其中脱泵冠脉搭桥术占125例(33.8%),但2001年脱泵组
占22.9%,2002年更升至57.9%(表1),2002年较2001年同比增长
34个百分点。CABG从用泵到脱泵是技术进步的重要标志,它得力
于下列条件:1)外科医师技术的显著提高,使脱泵CABG从一根桥
发展到三根或四根桥;能够达到完全再血管化程度:2)麻醉医师精
心调控心率和血压及大幅度的改变体位,为脱泵CABG提供了有力
保障;3)先进器械的引进如心脏稳定器(鳟鱼固定器,Octopus),
冠脉分流塞,冠脉牵开器,CO2吹雾器(CO2-blower)以及血液回收
机(Cellsaver)等,为术野显露和血液保护提供了重要的物质基础。
〖JZ〗表1〓亚洲心脏病医院脱泵CABG年度统计
〖BG(!〗〖BHDG1*2,WK10,WK10,WK12,WK10W〗
年〓度〖〗CABG(例数)〖〗脱泵CABG(例数)〖〗百分比
〖BHDG1*2,WK10,WK10,WK12,WK10W〗
2000〖〗70〖〗2〖〗2.9%〖BHDWG1*2,WK10,WK10,WK12,WK10W〗
2001〖〗143〖〗32〖〗22.9%〖BHDWG1*2,WK10,WK10,WK12,WK10W〗
2002〖〗157〖〗91〖〗57.9%〖BHDG1*2,WK10,WK10,WK12,WK10W〗
合〓计〖〗370〖〗125〖〗33.8%〖BG)〗
〖HT5H〗〓〓
二、手术适应证〖HT〗
脱泵CABG的适应证可以是简单的单支病变,也可以是高龄不
能耐受CPB的多支病变,如70-80岁合并脑卒中,肾功能不全或COPD
及严重消化道疾患的患者,CPB可能加重他们心脏肺肾等生命器官的
损伤,增加术后并发症和恢复时间。适应证的范围除病人选择外,关
键在术者的技巧和熟练程度,因此严重的左主干病变急症CABG不
再是脱泵CABG的禁忌证。
主要禁忌症是冠心病合并二尖瓣或主动脉瓣病变,室壁瘤形成及室间隔穿孔需同时进行手术 矫治者。相对禁忌证则有:冠脉病变广泛需行内膜剥脱术,术前有不稳定型心绞痛易诱发心 律失常甚至有室颤危险,以及难以寻找的心肌内冠状动脉(肌桥)等。〖HT5H〗
三、全麻处理〖HT〗
(一)麻醉原则〓实施以静脉为主的静吸复合麻醉,保持血流动力
学的稳定,防止心肌缺血和心梗的发生,加强心肺脑肾和血液五大保
护,促进病人早期拔管,缩短病人在ICU停留时间,并节约费用。
(二)全麻方法〓冠心病人的术前用药主要分两个方面:1)充分镇
静,术前1h口服地西泮10mg,术前30min肌注吗啡0.2mg/kg和东
莨菪砬0.3mg,使病人入室时处于嗜睡状态,减少中枢神经系统活动;
2)预防心肌缺血,术前正使用抗血压药、β阻滞药或/和钙通道阻滞
药者要一直用到手术日晨.劳力型心绞痛病人术前1h口服阿替洛尔
12.5~25mg,自发性心绞痛病人口服合贝爽15~30mg,而混合型心绞
痛者则两种药配伍服用。
冠心病人麻醉的成败术前准备占1/3,麻醉诱导占1/3,麻醉维持
占1/3。麻醉诱导前应用G16号套管针先开通外周静脉,使诱导尽可
能平稳。由于高血压病人诱导期易发生低血压,需随时加快输液速度
或静注去氧肾上腺素50-100mg。麻醉药应选用短效、副作用小和药
效学、药动力学可以控制的新型药如咪达唑仑,舒芬太尼,瑞芬太尼
和丙泊酚等,用微量泵输注麻药可随时调节麻醉深度,既要防止深麻
醉引起的低血压,又要防止浅麻醉引起高血压。
(三)心肌缺血的预防〓预防心肌缺血目前尚无最好的麻醉方法,
各种麻醉方法既有优点也有危险。既要依靠β阻滞药和钙拮抗药降低
血流动力学活动度,使心率控制在50-60次/分,又需靠输注硝酸甘
油0.5~1.0ug/min扩大冠脉口径,只有保持适当的心率和血压,保持
血流动力学稳定才能预防心肌缺血。
为了保持血流动力学稳定防止低血压,麻醉医师要准备好去氧肾
上腺素50-100ug/ml(2),必要时可静注间羟胺lmg/ml,如血压>
120/80mmHg,心率>80~90次/分可注用合心爽2mg/次。已发生房颤
的病人,由于左房不能正常收缩向左室输送足够容量,搬动心脏时更
易发生低血压。为此要做好血压、心率和ECG的监测,危重病人可
增加肺动脉压和食道超声心动图(TEE)监测。外科医师在搬动心脏
和安放心脏稳定器时,要尽量减少血流动力学的干扰,最好先做左乳
内动脉与前降支的搭桥(LIMA-CAD),因为它们的操作对心脏的搬
动最小而且可先通血,使病人能耐受进一步回旋支和右冠状动脉的搭
桥处理。作右冠脉搭桥时最好使用冠脉分流塞,以减少房室结血流受
损,防止产生传导阻滞(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