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述与讲座 >文章正文
综述与讲座 >文章正文
阿司匹林是在围手术期最常用的抗血小板药物, 其在椎管内麻醉患者中的安全性一直被质疑,而目前的建议仍是众说纷纭。
来自西班牙 Son Llàtzer 医院的 Romero 教授等人发表在 British Journal of Anaesthesia 上的一篇文章通过对阿司匹林的药理作用分析、其相关临床证据的系统回顾并比较分析了欧洲各国和美国的相关指南后指出在为使用阿司匹林治疗的患者执行椎管内麻醉之前应该个性化的评估风险与收益,同时应建立统一的标准确定阿司匹林在椎管内麻醉中安全性。
阿司匹林是许多患者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停药可增加围手术期血栓事件的风险。另一方面,椎管内麻醉是一种广泛使用的技术,与全身麻醉相比有不可替代的优点。正确的处理可以减少不必要的中止服用阿司匹林或避免放弃一个潜在有益的麻醉技术。
阿司匹林治疗一直与椎管内麻醉后椎管出血性并发症相关,它们的使用导致了一些预防椎管内麻醉后椎管出血性并发症的相关措施的发展。虽然在使用阿司匹林的安全标准有了本质的变化,但许多国家科学协会的建议仍然是莫衷一是。
阿司匹林通过使血小板环氧合酶 -1(COX-1)不可逆的乙酰化,从而阻断血栓素 A2 的形成,从而达到抑制血小板聚集的作用。人类血小板含有的 COX -1 主要产生血栓素 A2,COX -2 主要产生血管内皮细胞前列环素(GI2)。低剂量阿司匹林首先抑制血小板的 COX-1,减少血栓素 A2 的生成。
在大量人群试验已证实对使用了不同剂量阿司匹林的患者进行椎管内麻醉或镇痛是安全的。在几例涉及阿司匹林治疗并发椎管内血肿的个案中同时还有额外复杂的因素存在,根据现有的研究证据,阿司匹林单独使用不增加脊髓血肿的风险,并不属于椎管内阻滞的禁忌。
在一个广泛的回顾性研究(1906 ~ 1994),在已经公开发表的 61 个关于椎管内麻醉后出现脊髓血肿的案例中,只有一个案例可能的危险因素是单独使用阿司匹林。但是在这个案例中除了使用阿司匹林(650 mg q4 h 并于 12 h 后开始手术),还存在反复的硬膜外穿刺和穿破硬脊膜等因素。
在预防先兆子痫的研究中,9634 名孕妇分为阿司匹林(60 mg/d)组和安慰剂组。阿司匹林组有 1422 名患者实施了硬膜外麻醉,仅有三例在穿刺后有轻微出血但并没有发生椎管内血肿。在另一个类似的研究中,3135 名初产妇被随机分为阿司匹林(60 mg/d)组和安慰剂组。其中阿司匹林组有 451 例实施了硬膜外麻醉,均未发生椎管内麻醉相关的出血。
虽然对椎管内麻醉后形成椎管内血肿的风险因素不完全已知的,但是凝血功能障碍和创伤性椎管内穿刺是目前公认的主要危险因素。根据现有的临床证据,作者认为对仅使用阿司匹林的患者实施椎管内麻醉是安全的。若阿司匹林与抗凝治疗联用可显著增加椎管内麻醉后椎管内血肿的风险。这些使用了其他药物的患者实施椎管内麻醉必须严格遵循指南推荐的停药时间。
多数的国家科学协会在关于阿司匹林的具体效应剂量上的认识还有一些差异。但根据现有的证据,各国的相关指南一致认为阿司匹林在椎管内麻醉中是安全的。更重要的是,所有的指南一致表明阿司匹林与其他药物合用时可严重干扰凝血机制最终导致椎管内血肿的风险增加。
当病人合并有其他相关条件会增加脊髓血肿的风险时(如老年人、女性、强直性脊柱炎、腰椎管狭窄、肾或肝功能衰竭),谨慎的做法应该是尽量降低风险。如果椎管内阻滞对病人的收益远大于风险,可使用单次腰麻或使用细针穿刺,但应该避免多次尝试和避免放置硬膜外导管。
围手术期是否维持阿司匹林治疗,主要考虑手术出血风险和血栓形成事件的风险之间利益冲突,因此,在患者的心血管血栓事件的风险较低时,术前暂停阿司匹林治疗可以减少手术或椎管内出血所导致的风险。但在具有中等或更高的血栓风险的患者中,在围手术期通常建议维持阿司匹林治疗,不适当的中断阿司匹林的抗血小板治疗可以显着提高围手术期心血管并发症的发生率。
阿司匹林是在围手术期最常用的抗血小板药物, 其在椎管内麻醉患者的安全性一直被质疑。多数国家科学学会认为阿司匹林单独使用不增加脊髓血肿的风险,并不属于椎管阻滞的禁忌。但与其他抗凝血药物的同时服用时,椎管内血肿的风险会显著增加。
因此,这些使用了其他药物的患者实施椎管内麻醉必须严格遵循推荐的停药时间。在为接受过阿司匹林治疗的患者实施椎管内麻醉或需要植入硬膜外导管之前,应该执行个性化评估的风险和收益。
尤其是在我国目前医疗环境如此恶劣的情况下应充分评估椎管内麻醉为病人带来收益,并与患者及家属进行充分的沟通,在取得患者及家属的理解下方可实施,以避免为患者带来更大的伤害以及不必要的麻烦。同时应注意的是在进行穿刺的过程中应极力避免多次穿刺和不必要的硬膜外置管。
目前我国的关于阿司匹林在椎管内麻醉中仍然列为禁忌,而这篇文章从药理学基础及其相关临床证据的系统回顾出发展开论述,让我们有了更多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