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续性和自控性一次性镇痛泵在硬膜外术后镇痛效果比较
来源: 2010-08-23 14:33:23
在我国基层医院中,硬膜外麻醉仍然是主要的麻醉方法,占总麻醉数量的60-80%,某些医院可达到90-100%,本文通过比较持续性和自控镇痛两种硬膜外镇痛泵的效果和副作用,研究一种适合基层医院的相对简单、安全和有效的硬膜外镇痛方式。
一 、资料和方法
(一)病例资料 在ASA分级为I-II级的患者中随机选择两组硬膜外麻醉的需用术后镇痛的病人,分为持续组(I)和病人自控I组,每组30例,患者不能合作和术后发生硬膜外管折断、扭曲以及脱出患者除外。
(二) 镇痛方法 镇痛泵选用福尼亚一次性镇痛泵(持续型和自控型),持续组给与300mg罗哌卡因和芬太尼0.5mg加盐水稀释到275ml,5.0ml/h;自控组组给与300mg 罗哌卡因和芬太尼0.5mg加盐水稀释到100ml,背景量2.0ml/h;自控为0.5ml/15min。在患者除手术室前给与1%罗哌卡因5ml做负荷量。
(三)统计和处理 采用视觉类比量表(VAS)对患者镇痛评分(无痛为0,强痛为10,由患者或家属根据疼痛情况进行评分)和下肢麻木、恶心呕吐等并发症,所得数据经SPSS8.0进行统计学处理。
二、 结果
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体重无显著性差异,两组患者的镇痛评分中,I组比C组高,有显著性差异(P<0.05),说明自控组取得了较好的镇痛效果,而在下肢麻木、恶心呕吐等副作用比较,I组也比C组高,有显著性差异
三、讨论
术后镇痛装置有多种多样,常用的有电子的和一次性硅胶的,电子镇痛装置功能全面且有记录和打印功能,但价格高昂、操作繁琐以及故障率高等缺点,限制了其在基层医院的应用,为减少医生和护士的工作量,术后镇痛常用一次性的。
一次性术后镇痛泵有持续型和自控型两种,持续型的是镇痛泵依靠硅胶囊的张力为动力,通过激光打孔的限速装置持续给药,自控型则是在持续型的基础上,添加了储药囊和自控按钮,储药囊有一定容积(0.5ml)通过限速孔(2ml/H)注药,当储药囊注满后(需15分钟),才能通过按钮给药,这样就不会因患者反复按按钮导致给药超过限量。
在本项研究中,两组患者均取得了较好的镇痛效果,说明经硬膜外术后镇痛有较好的镇痛效果。在持续性镇痛组,患者有较多的下肢麻木(7/30)、恶心呕吐(8/30),而自控组副作用就小得多,其原因是因为持续性给药时,为了保障较好的镇痛效果,往往用药量较实际需要的量较大,这样其副作用也就随之增大,而自控组做到了按照患者的实际情况给药,不仅仅给药药量因人而异,做到了个体化给药,而且即便是同一个人,在手术结束的第一天所需的麻醉药量远远大于第二天,表现在患者第一天往往需要按压自控按钮,而第二天就不需要按压,同时,按压给药具有较大的注药压力,使血块、硬膜外导管管道扭曲等原因造成的轻微阻塞可以通开,避免了管道的阻塞。减少麻醉医师和护士的护理工作量。
总之,病人自控镇痛能够提高良好的镇痛效果,并且减少术后的并发症,有利于患者的康复,一次性自控性镇痛泵使得硬膜外术后止痛更加安全有效和个体化,给药更加准确,即便是小儿和意识障碍的患者,也可以在家属的帮助下顺利应用,且较少了麻醉医师和病房护士的工作量,同时可减少在处理患者恶心、呕吐等增加的医药费负担,适宜在基层医院推广和应用。
上一篇 :布托啡诺和芬太尼在骨科手术后病人
下一篇 : 超激光照射联合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头面部带状疱疹性神经痛